內地網民用「傘兵」代替粗口以避免遭屏蔽 官媒齊發聲痛批

撰文:施予
出版:更新:

傘兵,也稱為空降兵,是指以傘降、機降方式投入地面作戰的兵種或部隊。然而,近年來,「傘兵」一詞在內地竟成網絡間吐槽罵人的「諧音梗」,中共黨政軍媒對此齊發聲痛批。

在內地網絡,由於粗口「傻逼」一詞在各大平台受到過濾,於是一些網民便以普通話拼音縮寫同為「SB」的「傘兵」來代替「傻逼」一詞,以避開過濾系統。

9月3日,微博賬號「央視網青年」發文呼籲「玩梗要適度,不要污名化傘兵」。9月6日,《人民日報》也發聲為「傘兵」正名。央視軍事9月6日評論也稱,「傘兵」是精鋭中的精鋭,絕不容污名化。

2014年12月17日,中國空降兵某師在鄂北某地組織示範跳傘。(國防部官網)

文章分析稱,這個特殊的身份名稱所代替的不文明詞語會在網絡上被津津樂道,究其原因有三。

首先,在嚴格的網絡監管之下,越來越多屏蔽詞的產生造成了「諧音梗」的濫用。為了淨化網絡環境,各大網絡社交平台都對審核過程強加把握,指定了一系列「屏蔽詞」以避免不文明詞語給青少年錯誤的引導。而在網絡上卻總有一些用户需要通過比較有「氣勢」的攻擊性話語去表達內心的憤怒與不滿。在二者產生矛盾的情境之下,縮寫與諧音應運而生。

其次,網絡具有虛擬性和匿名性,用户逞了吐槽的一時之快,卻欠缺了思考。再者,個別人的糾錯呼聲無奈屈服於大眾的玩梗心態,只能被「何必較真」的回答埋沒。

文章分析稱,要想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僅靠官媒的呼籲是不夠的。在平台審核方面,對於屏蔽詞的審核機制應該更加靈活;官媒發聲要儘量做到「快」、「準」、「狠」;用户要擁有並加強明辨是非的能力。

文章警示稱,不可否認的是,很多諧音梗確實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樂趣,但是一旦被濫用並廣泛普及,它們就有可能從「快樂源泉」變成「禍從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