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軍工系高官乏後勁?  張慶偉等地方大吏已臨近退休

撰文:呼延朔
出版:更新:

本文所指的「軍工系」,並非單純字面意義上軍工系統出身的官員,而是統指中共十八大以來湧現的一大批,來自航空航天系統、軍工系統等高新制造業領域的省部級高官。這批官員多從原系統的管理高層直接進入地方省份領導序列任職,與擁有漫長官場歷練經驗的其他同儕相比,他們展現出新鮮化、專業化、技術化等特點,具有顯著的群體特徵。
2021年9月到10月,中共地方政壇迎來一波人事調整,多省的省委書記、省長出現變動,這成為觀察「軍工系」這一人事風潮的最新窗口﹐亦對不足一年後舉行的二十大有所啟示。

如「軍工系」的代表人物之一張慶偉,此前擔任黑龍江省委書記,今番轉往湖南任職,繼續主政一方。他接替的,則是同樣「軍工系」出身的前湖南省委書記許達哲。

這是一次頗有意味的「交接」,從中透出「軍工系」仍具豐富發展潛力和面臨某種後繼乏力的兩面。

張慶偉接替許達哲任湖南省委書記。(VCG)

回看歷史,以江澤民為代表的一批中共高層領導,所以能嶄露頭角,事實上也正受益於這一中共一貫的用人思路。

在江澤民等人所處的時空背景中,中共百廢待興之下亟需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基礎產業部門的規模搭建,哪個部門的職能有助於顯著快速地提高民眾生活水平,加快經濟發展速度,自然更能得到高層重視,獲得更多關注。

於是,彼時主管民用機械的一機部能出現日後的中共領導人江澤民,而在差不多時期內,石油、水利、地質等領域也頻頻貢獻高官。放諸今日,中國的傳統產業建設、產能積累已到相當水平,甚至出現產業飽和、產能過剩的現象,以軍工產業為代表的高新制造業,則快速成為勢頭兇猛的新的發展方向,並進一步主導新的用人需求在政壇迸現。

從趨勢上看,因產業結構轉型持續進行並將維持相當時間,這意味中共政壇對「軍工系」官員的需求仍將高企,也正是這一群體的潛力所在。

中共十八大以來,航天、軍工等系統向政壇輸送了大批高官。 (新華社)

不過與此同時,儘管在趨勢層面長期看好,但若看眼前,則在經歷十八大後頭幾年的「高光」之後,「軍工系」似乎有些後繼乏力。

現今常說的「軍工系」官員,一般包括原遼寧省委書記陳求發、原湖南省委書記許達哲、現遼寧省委書記張國清、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湖南省委書記張慶偉、廣東省長馬興瑞、四川省長黃強、教育部部長懷進鵬等人。

可以看到,這批官員基本都是在中共十八大到十九大這一政治周期內崛起的,且其中不少成員已經或面臨退居二線。而即便是張慶偉和袁家軍等人,似也很難具備明顯的橫向優勢,如1961年生人的張慶偉,接掌湖南時即滿60歲,以其做滿一屆論,則在65歲時面臨極關鍵節點,能否跨越都在兩可之間。隨着更年輕的「60後」官員乃至「70後」的大批上位,其優勢無疑將在政壇持續被稀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前述「軍工系」官員之外,十九大後鮮有航天、軍工系統的高官明顯上位,最近的似乎只有曾任上海航天局局長的朱芝松,於2021年初從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升任上海市委常委——「軍工系」之後繼乏力,「隱憂」正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