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吳尊友:內地較大可能出現零星病例 籲藉鑑歐美防疫經驗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9月16日,內地通報首宗猴痘輸入個案,患者入境重慶後即被隔離管控。
今日(19日),中國疾控中心周報發布《現場紀要:中國內地首例輸入性猴痘病例——中國重慶市,2020年9月16日》,其中提到上述個案的猴痘病毒 ,與德國病毒高度同源。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今日就在微博解讀近期猴痘疫情走勢。

吳尊友提到,歐美多個國家在今年5月相繼報告發現首宗猴痘病例後,本土病例數不斷增加。然而,中國大陸出現類似於歐美國家當初的猴痘疫情發展趨勢的可能性極小。

首先,歐美國家報告的首宗猴痘病例,患者近期都沒有去過猴痘傳統流行區,很大機會是在當地感染,因此他們並非當地的「首宗」猴痘病例,疫情已在當地隱匿流行了一段時間。

相反,中國大陸報告的首宗病例是由境外輸入,在新冠防控隔離觀察期間發現,有明確的從猴痘疫情國家或地區旅行的歷史,非本地傳播感染。

其次,中國大陸尚無本地傳播的猴痘感染者,疫情主要由境外輸入,新冠防控的「外防輸入」措施,在阻止猴痘輸入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第三,世界衛生組織把全球的猴痘疫情風險劃分為高、中、低三個風險等級,全球總體定級為中等風險。其中,歐洲和美洲兩個區域為高風險,非洲和東地中海及東南亞三個區域為中等風險,中國大陸所在的西太平洋區域屬於低風險。

猴痘:圖為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提供的一張攝於1997年的照片,相中人是猴痘病人,此人展示手背上的疹子。照片是在剛果民主共和國(DR Congo,又稱剛果(金))拍攝。(AP)

隨着美洲和歐洲兩個高風險區域的猴痘疫情下降,中國大陸的外防輸入壓力同樣減輕了。儘管近期中國大陸不會發生猴痘流行,但出現零星病例的可能性還是較大。

吳尊友表示,中國大陸可藉鑑歐美國家的猴痘防疫經驗。歐美國家的猴痘疫情在經歷兩個多月的快速增長後,出現大幅度下降,顯示人為干預起到關鍵作用,包括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猴痘為全球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以及預防疫苗的精準使用。

他介紹,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猴痘為全球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為全球及猴痘疫情的主要受害人拉響警報,尤其是男男性行為人群,也自覺採取行動,減少猴痘傳播危險行為的發生。

目前尚無猴痘病毒研製的針對性疫苗,但預防天花的疫苗能有效預防猴痘感染。2013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就批准了天花疫苗在適應症方面增加了預防猴痘的作用。歐美猴痘疫情嚴重國家,已採取為猴痘病例及密切接觸者接種天花疫苗的方式,有效控制疫情的傳播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