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天實驗艙完成國際首次平面式轉位 空間站組合體變為「L」型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問天實驗艙完成分離再對接的轉位,空間站組合體由「一」字型轉變為「L」型。這是中國首次利用轉為機構在軌實施大體量艙段轉為操作。

空間站組合體由「一」字型轉變為「L」型。(中國載人航天微信公眾號)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周五(9月30日)12時44分,經過約1小時的天地協同,問天實驗艙完成轉位任務。轉位期間,問天實驗艙首先完成相關狀態設置,而後與天和核心艙分離,之後採用平面轉位方式完成轉位,並與節點艙側向端口再對接。

這是中國首次利用轉位機構在軌實施大體量艙段轉位操作。問天實驗艙轉位完成後,空間站組合體由兩艙「一」字型轉變為「L」型。後續,空間站組合體將以「L」型在軌飛行,等待夢天實驗艙發射、交會對接後,還將轉位形成空間站三艙「T」型組合體。

至於為何要實施轉位?據了解,按照中國空間站建造方案,在空間站建造階段,陸續發射的兩個實驗艙將對稱分布於核心艙節點艙的兩個側向停泊口,從而完成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的建造任務。

而問天實驗艙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單體航天器,如果直接與空間站組合體進行側向對接,會因為質心偏差對空間站姿態造成較大影響,甚至會出現滾轉失控的風險。因此,中國兩個實驗艙都將先軸向對接於前向端口,再通過轉位移至側向停泊口,轉位動作在我國空間站的建造及後續任務實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航天員首次在空間站為新中國慶生。(央視新聞)

據悉,本次轉位是國際上首次以平面式轉位方案完成航天器的轉位動作。那麼,為何採用平面轉位方式?是為了讓問天實驗艙在同一平面內進行轉位,此時由於質心的運動軌跡也處在一個平面,轉位動作對空間站組合體的姿態擾動較小,更易於空間站的姿態控制。

另外,今天(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這也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空間站為新中國慶生,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為此送上祝福,「這個月我們即將迎來夢天實驗艙,我們也將在太空見證中國空間站的建成。感謝全國人民支持!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們一定會精心準備,精準操作,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圓滿完成好此次飛行任務,把祖國的榮耀寫滿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