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的摩塌橋|供應透明度不足缺乏自我監管 肇因或涉受污染燃料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美國巴爾的摩貨船撞橋意外,造成6人死亡。涉事貨船達利號(MV Dali)被指在港口失去動力,因而失控撞橋釀成慘劇。事件帶出了一個可能的原因,也是船運業界長久以來的問題——受污染的燃料。

達利號在撞橋前曾發出求救訊號,指貨船失去動力無法控制。調查人員正從機件故障入手調查,他們其中一個調查的方向,是達利號正使用什麼樣的燃料。

船隻需要燃料航行,美國NBC新聞透過船舶遠程跟蹤與識別系統(LRIT)分析,達利號在2月6日及9日分別在中國漳州港和舟山市加油,並在2月20日在韓國釜山再次加油,之後就開始航行前往美國。在途中通過巴拿馬運河及抵達美國時,都沒有顯示有加油的報告。

圖為2024年3月29日,美國巴爾的摩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橋(Francis Scott Key Bridge)被撞至崩坍,涉事貨輪達利號停在事故現場。(Reuters)

報道引述專家表示,達利號應該燃料不足,從韓國前往美國完全沒有加油並不合理,同時LRIT亦沒有顯示達利號接收了什麼燃料和來源。這顯示達利號可能在不知明地方加了油,及在中國與韓國加油時加了什麼樣的油。

燃料受到污染頗普遍

燃料的污染物可以是水,也可能是其他雜質。燃料若果受到污染,可以損害引擎,引擎一旦停擺船隻會失去動力。NBC報道,指燃料受到污染其實頗為普遍,是航運業界一個長久以來要面對的問題。一般外界很少聽道是因為在絕大部份情況下,船舶引擎停擺都會在公海發生,只要修理好就能繼續航行。

紐約海事律師、前美國商船和工程官員鮑爾(James Power)表示,行業缺乏自我監管機制,無法在燃料售出、裝載使用之前進行質量檢測,會造成如此結果可以預見。

圖為2024年3月29日,巴爾的摩塌橋,顯示屏顯示着達利號的壓艙水和燃料油箱數據。(Reuters)

航運燃料品質受到《國際防止船舶污染公約》(MARPOL)監管,公約規定燃料不應含有有害的添加劑或化學廢物。但位於侯斯頓的FuelTrust公司執行主席阿爾諾(Jonathan Arneault)表示,公約中對事故的定義是指會對「安全或環境造成傷害或風險」,如果船舶未達到這一門檻,就不會通告,因此成員國往往沒有提交任何報告。

阿爾諾表示,船舶的燃料供應鏈欠缺透明度,很少有國家對燃料管理有強而有力的法律。燃料污染通常是無意的,但也有一些不誠實的燃料供應商用廉價物質稀釋產品,以增加供應賺取利潤。

阿爾諾表示,媒體會關注的燃料受污染事件僅佔實際發生事件的一小部分。據他從船隊經理那獲得的資料數據,2023年有超過120宗類類案例,2022年更有460宗。

「在過去的50多年裡,船運行業容忍了小的損失,甚至容忍了小規模的欺詐,因為他們認為這些問題微不足道,不值得擔心。但過去5年已經向我們證明,即使是這些小問題也可能帶來巨大風險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