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18年來首降中國評級 背後的大國較勁 謀改遊戲規則

撰文:黃家欣
出版:更新:

美國信貸評級機構標準普爾(S&P)調低中國主權債務信貸評級,由「AA-」降低一級至「A+」,為自1999年以來首次。不過標準普爾其實並不標準,包括標普在內的三大評級機構運作模式有利益衝突之嫌,即使經過金融海嘯後改變仍不大,降評級引來批評指三大評級機構放生歐美等發達國家,卻為難個別新興市場,金磚五國更嚷着另起爐灶,抗衡美國等的「標準」。

評級機構標普調低中國主權債務評級。(視覺中國)

標普周四(21日)發表聲明,指中國信貸長時間增長,提高經濟及金融風險。雖然信貸增長有利強勁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及資產價格上升,但該機構相信,這也同時打擊金融穩定。因此該機構將中國的主權債務評級,由「AA-」降低一級至「A+」,評級展望則從「負面」調整至「穩定」。

該機構同時調低3間主要在中國營運的外資銀行評級,當中包括滙豐中國、恒生銀行中國及星展銀行中國,指若中國主權債務違約,3間銀行也難以避免會破產。

標普是三大評級機構中,今年第二間調低中國主權債務信貸評級的機構。今年5月,穆迪同樣以關注中國債務水平為由,將中國主權債務信貸評級由「Aa3」調低至「A1」;當時中國財政部就回應:「穆迪高估了中國經濟面對的危機,又低估了政府深化改革的能力。」至於惠譽則於7月確認中評級維持A+不變,展望穩定。

早前廈門金磚五國峰會上,各國重提2015年提出成立評級機的建議;圖為(左起)俄羅斯總統普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印度總里莫迪。(路透社)

  美國機構掌信貸評級生死大權

華僑銀行經濟學家謝棟銘表示,市場早已預期標普會在穆迪降級後出手,因此不太驚訝;不過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駐香港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夏樂則指,標調降低對中國主權債務信貸評,對中國企業有相當大的影響,因為企業評級不能高於主權債務評級,換言之令企業融資成本上升。

掌控國家及國內企業信貸評級「生死大權」的,竟是3間來自美國的評級機構,這不只是中國面對的狀況。2015年同屬金磚五國的俄羅斯及巴西先後遭穆迪降低評級,南非於過去一年亦徘徊於「垃圾級別」,標普4月對南非的主權債務評級為「垃圾級」。外界對「三大」的批評愈來愈多,指3間機構頻頻降低發展中國家的評級,是從西方國家政治利益出發,是不公平的。

  金磚五國推自家機構抗衡

難怪今年9月初在廈門舉行的金磚峰會上,五國重提2015年初次提出的建議,由五國主導,成立三大以外的評級機構,可以對金磚五國、甚至五國以外評級,目的是確保更「平衡」的看法。金磚五國中,中國、俄羅斯、印度及巴西四國均已有「自家」評級機構,但從未以能與三大比較。

標普與惠譽及穆迪三大評級機構,營運模式早已受批評。(路透社)

  客戶付費要求受評 制度顯利益衝突

外界對「三大」的批評始於2008年金融海嘯,主要由於評級機構的「發行人付費模式(Issuer Pay Model)」,即各企業或組織支付評級機構,讓評級機構評分,而不是由使用評級資料的投資者付費。這個模式明顯有利益衝突,評級機構傾向給予負責付費的受評企業想要的評級,不多去質疑受評企業面對的風險或帳目是否準確。對於沒有付費予做評分的企業,評級機構就更「大方」,以吸引對方往後「幫襯」;外界認為這就是引發信貸危機的元凶之一。儘管金融海嘯後,美國監管機構收緊對評級機構的監控,發行人付費模式卻仍未改變。

全球有150間評級機構,但三大評級機構合共已為全球95%債券評級。當中標普及穆迪各佔40%,惠譽佔15%,當標普及穆迪在同一債券上看法有重大分歧,惠譽就會成為關鍵。至於標普及穆迪看法有分歧,主要由於標普以發債方有幾大可能會違約作為標準,而穆迪則以發債方多久才違約作為標準。

對於美國、英國、法國等已發展國家,主權債務遭降級影響不大,但對於其他發展中國家,三大評級機構的評級可謂「呼風喚雨」。為免再受「三大」的氣,金磚五國2015年提出設立評級機構抗衡。金磚五國人口佔全球一半,經濟生產達全球四分之一,有實力設立一個較三大更公平、公正、公開的評級機構,但新機構如可「搶生意」、架構如何營運才可以提高可信性,而不是淪為政治工具等,似乎在五國之間仍未有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