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難為左右定分界 AfD靠反難民政策撬左翼票入局

撰文:黎耀康
出版:更新:

德國大選結果塵埃落定,總理默克爾連任沒有任何意外,另一焦點落在政綱較激進、被視為極右排外政黨的另類選擇黨(AfD)首次取得國會議席。
AfD得票率預料高達13%,成為德國第三大黨,更令人意外的是AfD選民不但有右翼陣營,甚至有激進左翼陣營的選民也投給他們,令國際政治舞台再一次出現左翼與右翼合流的現象,關鍵因素反而是身份認同。

AfD主席莫伊滕(右)等領袖在德國大選後舉行集會,慶祝政黨首次擠身國會。(路透社)

翻查票站調查數字,AfD大部分選票來自基民盟/基社盟、社民黨及左翼黨,當中以左翼黨的數字最值得關注。選民對執政聯盟兩大政黨不滿,轉投極右政黨不足為奇,但左翼黨本來屬於中型政黨,規模與綠黨等相近,估計流失至AfD的選票卻高達43萬票,比左翼黨從社民黨吸納的選票還要多。此外,左翼黨政綱左傾,理應與極右翼的AfD格格不入,AfD能從左翼黨取得大量選票,原因值得探討。

AfD多達43票選票來自左翼黨,拋離得票率相近的自由民主黨及綠黨。(香港01製圖)

AfD紮根東部 主張守護德國

AfD在2013年成立,起初批評德國在歐債危機中,對其他國家提出的援助貸款方案,要求德國退出歐元區,與歐洲其他疑歐政黨主張類似。2015年歐洲難民潮爆發,默克爾宣布打開門戶,收容難民,AfD因應時局改變,要求檢討「欠缺規劃的移民政策」,守護德國價值觀。

左翼黨過去「票倉」位於德國東部,但AfD同樣以德國東部為根據地,當地民風相對德國西部保守,加上德國東部經濟發展始終未能追上較發達的西部,使AfD得以搶去大量不滿政治現狀的票源。票站調查顯示,AfD於前東德地區得票率高達21.2%,較前西德地區高逾10個百分點。

選舉票站調查結果公布後,柏林有針對AfD的示威,不少人批評AfD是納粹,但調查顯示,該黨在前東德地區得票率逾兩成。(路透社)

政治傳統上左翼強調平等,右翼重視自由,向來是選民立場的分水嶺。但在德國社會,真正區分選民的似乎跳出了左右之爭,而是對歐盟以至整體對外立場的分歧。因為難民政策、歐盟融合等議題,極左和極右不約而同高舉德國優先的旗幟,不情願對外開放。正如《德國之聲》的分析文章指出,在德國的真正分歧不在左與右,而在中間與兩極。情況有如去年美國大選,左翼桑德斯(Bernie Sanders)的部份支持者寧願幫特朗普而不願支持希拉里,同樣是一次極左與極右合流對抗泛中間陣營。

難民政策累事 「德國優先」助長AfD

正正因為默克爾政府過去兩年收容難民,令到AfD除了可以吸納基民盟的選票之外,在今屆大選更加獲得不少左翼及「首投族」支持。

39歲的弗洛里安(Florian)任職律師,他接受媒體訪問時坦言過去政見一直傾向左翼,只因2015年德國出現難民危機,才決定投票予AfD。弗洛里安批評默克爾當初決定收容難民前,未有先甄別難民身份,使德國面對統一以來最大的挑戰。至於32歲的奧利弗(Oliver)則居於德國東部的布蘭登堡,中學時已輟學,坦言不喜歡極右掌權,但認為如今只有AfD才能讓國家在無止境接受移民以外有另一選擇,因而首次投票。

由弗洛里安和奧利弗的例子可見,若默克爾在第四屆總理任期內未能妥善協助已抵達德國的難民融入社會,AfD未來的支持度勢必不斷上升。

(德新社/德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