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恐襲】各國右翼政客「認叻」倡強硬反恐 學者批藥不對症

撰文:陳奕謙
出版:更新:

歐洲比利時遭受恐襲,極端組織ISIS承認責任。法國右翼領袖馬琳勒龐要求關閉邊境,美國特朗普甚至提倡對疑犯用刑,但學者批評做法未能對症下藥,根本原因在於社會融合。

比利時恐襲後,美國紐約市加強保安。(路透社)

周二(22日)對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來說無疑是黑暗一天,但對大西洋兩岸的民粹政客來說,或許是又一次不可放過的機會。

美國共和黨特朗普以一種「早說了」的口吻,說「證明了我對恐怖主義的看法比任何人都準確,無人能及」,呼籲同日初選的亞里桑那和猶他州選民投票支持他。特朗普又指出,美國應該用水刑等方法嚴刑拷問疑似恐怖分子。另一名參選人克魯茲亦將矛頭指向穆斯林,指美國警方巡查伊斯蘭社群時應獲賦予更大權力。

正於加拿大訪問的法國極右領袖馬琳勒龐亦說,要求立刻關閉法國與比利時接壤的邊境,又指「要嚴肅看待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並稱這不是恐回,反而是社會未正視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威脅所在。

右翼論述對支持者而言或許動聽,但死結愈收緊,只會愈難解。喬治亞大學政治學者馬德(Cas Mudd)指出,發動恐襲的都是本地人,雖然土生土長卻被視為外人,社會應該消除歧視,接納多元。阿姆斯特丹大學政治學教授伯貢(Brian Burgoon)更加開出「藥方」,分析解決問題可從社會福利入手,減少經濟問題與社會不公,避免激化情緒。

有「歐盟首都」之稱的布魯塞爾遇襲,同時引起歐洲分合的討論。支持脫歐的英國獨立黨表示,今次恐襲是《神根公約》打通歐洲各國邊境的結果,印證該黨反對歐洲一體化的立場無誤。不過荷蘭萊登大學政治學者阿豐索(Alexandre Afonso)反駁,雖然沒有因果關係,但數據上《神根公約》生效後,恐襲實際上比過往少。

【更多報道,在比利時恐襲專頁】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