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台】選民求穩定 尼泊爾難逃中印角力

撰文:陳冠東
出版:更新:

尼泊爾於11月26日舉行首輪國會選舉,這是該國於2008年廢除王室、成立共和及在2015年成立新憲法後的首次國會選舉。次輪選舉將於12月7日舉行,上周日投票的結果,也會在次輪選舉後一併公布,外界一般預料左翼聯盟將會勝出。

在這次歷史性的選舉,由超過1,500萬名合資格選民,投票選出275名下議院議員,及決定在未來五年管治國家的政黨或聯盟。對前往票站投票,往往需要用上數小時交通時間的尼國人民來說,達65%的投票率已相當不錯。

尼泊爾人如此踴躍投票,無非希望能選出自己合意的政府,協助國家在2015年地震後重建及帶來各種基本的生活需要。這個南亞國家目前最需要的或許是政治穩定。過去27年中,尼泊爾共換了25屆政府,近年政府任期大多都不足一年,發展根本無從談起。

由於政治聯盟不穩定,導致政府不斷換屆。在10月組成選舉聯盟的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及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在今年較早前的地方選舉勝出,因而被認為較有機會勝出,但他們主要政綱以發展國家經濟為目標,與主要對手尼泊爾大會黨(Nepal Congress Party)並無分別。

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尼泊爾2016年人均收入只是730美元,但左翼聯盟向選民承諾,於十年內將每年人均收入提升至5,000美元;他們又表示,會投資更多於國營航空及改善機場設施,以促進旅遊業發展。而大會黨在政綱中,亦同樣有類似改善民生的發展計劃。可是,大會黨為把自己與左翼聯盟區別出來,暗示「尼毛」有政治投機的傾向,強調自己才是堅決支持民主的政黨。

尼共(聯合馬列)主席奧利,在選舉後極有可能再度擔任總理。(視覺中國)

   選情影響中印角力

外界一般認為這次選舉後,尼泊爾或會迎來近數十年少見的穩定,但她的政治前景,不可能憑一場選舉就解決。該國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受中國與印度兩個強鄰影響,而今次選舉亦有兩國暗中較勁的意味。在國會黨與左翼聯盟對抗中,其中一個爭論點,就是一條價值25億的大壩。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主席奧利(Khadga Prasad Oli)一年前擔任總理時,就與中資公司簽署合約建造大壩。

然而,奧利政權在一年內倒台,正是因為當時印度成功說服本與奧利共同執政的「尼毛」,轉為支持大會黨,成功迫使他放棄引中資建設大壩。而奧利的繼任人,大會黨的德烏帕(Sher Bahadur Deuba)隨後就以合約「有漏洞」為由,取消交易,並讓一家印度國有公司投標建造大壩。外界相信奧利如果藉今次選舉再上台,親中的左翼政府會繼續在此項目上,與中資公司合作。

民眾對中印的印象,亦在今次選舉的議題中佔一席位。奧利領導的左翼聯盟亦有利用國民對印度的恐懼宣傳──印度於2015年地震後封鎖邊界,禁止物資進入國的事對民眾依然歷歷在目。話雖如此,尼泊爾報章《Kantipur》的政治專欄作家Bishnu Sapkota預期,左翼聯盟上台後將減少攻擊印度,並會嘗試正常化與印度的關係,以顯示出自己並非一面倒傾向中國。而大會黨亦不會走「二擇其一」路線,在取消大壩合約後,就與長江三峽集團簽訂興建水力發電站的協議,顯示絕非一面倒親印。

一名尼泊爾女人正為左翼聯盟的勝利巡遊作佈置。(路透社)

這類中印角力近年在南亞各國愈來愈常見。今年夏天在洞朗地區發生的中印角力,亦令不丹左右做人難。不丹於2013年選舉期間,因印度停止發放燃料補貼,引致燃料價格上漲,令不印關係成為大選重要議題,同時更是當時推動中不關係發展的時任總理廷禮(Jigme Yoser Thinley)連任失敗的主因之一。類似事件在馬爾代夫及斯里蘭卡等國亦曾發生。

尼泊爾選民終迎來首次國會選舉,而今次勝選的黨派將統一尼泊爾的發展方向。可是,尼泊爾的政治聯盟大都非常鬆散,只以選舉利益維繫,因此,新政府未來仍很有可能因外來力量介入而崩塌。可預期尼泊爾在重建的道路上,仍將在中印角力的背景下繼續前進。

尼共(聯合馬列)領導人Ishwor Pokhrel出席勝選集會。(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