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8】狂人遇上「火箭人」 朝鮮半島局勢如何走下去?

撰文:卓朋序
出版:更新:

2017年,朝鮮「兩彈一星」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9月,朝鮮在豐溪里成功試爆氫彈。縱使外界威脅言辭愈發尖銳,制裁愈加強力,都無法阻擋朝鮮的擁核之路。接下來的一年,朝核局勢將往何處發展;面對火車對撞般的局面,以中國為首的周邊國家又該如何自處?

去年1月4日,尚未走馬上任的特朗普在Twitter寫道:「金正恩剛剛說,他們快要造出能打倒美國本土的核武器,這絕不可能發生。」這則推文想必是為了回應金正恩通過電視向全體朝鮮人宣布的新年賀詞:「洲際彈道導彈的開發已進入尾聲,朝鮮將成為不可招惹的東方核強國。 」

顯然,特朗普想像不到朝鮮核武發展得如此迅速。那時,金正恩在很多人眼裏不過是被戲謔的對象:人們冠以其三胖的頭銜,津津樂道於他260磅的體重,又或是「犬決」、炮決政敵這樣的江湖流言。「讓美國陷入一片火海」在大家看來不過是句瘋話。即使是廟堂之中的美國國安官員也認為:「要具備打擊美國本土的核能力,朝鮮還需要三至四年的時間。」誰知道,不到一年後的今天,各方基本都承認今日的朝鮮已有該能力。

金正恩去年曾親臨現場 視察導彈試射情況(視覺中國)

    特朗普試圖扭轉局勢

自信滿滿的特朗普決心要解決「前任遺留下來」的朝鮮問題。3月,特朗普派出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訪問韓國,並宣稱美國將結束對朝鮮的「戰略忍耐政策」:一旦朝鮮的核武威脅繼續增強,美國將不排除使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4月,副總統彭斯亦在板門店前線向外界重申:「朝鮮最好還是不要試探特朗普的決心,以及美國在這一地區的武力打擊能力。」

當時的評論認為特朗普試圖逆轉奧巴馬時期,被動地招架朝鮮挑釁的局面。在西方看來,無論朝鮮怎樣挑釁,只要美國不敢「先發制人」,就會「造就」朝鮮核武技術的進步。事實上美國大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透過軍事威脅,讓朝鮮暫停核武研發工作,或至少停止核試的步伐。

特朗普在4月時下令使用戰斧導彈打擊敘利亞政府軍,其後又在阿富汗使用「炸彈之母」巨型炸彈,都被外界視為對朝鮮的警告。其後日益頻密的軍演密度和不斷抵近半島的航母戰鬥群,都令朝鮮的上空戰雲密布。

美軍在阿富汗投擲「炸彈之母」(MOAB)。(美聯社)

    金正恩對外展示核力

朝鮮之所以近十多年內頻繁挑釁,似乎吃定美國不敢發動戰爭。1994年朝鮮核計劃首次暴露時,克林頓(Bill Clinton)曾計劃空襲寧邊核設施,但在韓國總統金泳三的堅決反對下未有付諸實施。據韓美兩方估計,一旦朝鮮發動反擊,美軍死傷將有52,000人,韓國軍隊更有49萬人死傷,而在首都圈附近亦會造成逾百萬平民傷亡。

朝鮮絕不可能滿足於此:韓國畢竟只是美國盟友,僅綁架韓國又或是日本是不夠的,在具備造成美國重大傷亡的核打擊力量之前,朝鮮都不是絕對安全的。正因為如此,朝鮮積極研發能打擊美國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同時常常透過不同的退休官員,學者和智庫組織對外放話。

然後,一隻腳就踏過了紅線。

2017年7月4日,朝鮮發射了一枚「火星14」洲際彈道導彈,導彈以高仰角射出,飛行40分鐘後落入日本海範圍。如果導彈按正常軌道發射,其威力足以擊中阿拉斯加任何一個地方。中央情報局局長蓬皮奧(Mike Pompeo)在7月阿斯彭安全會議上表示,他逐漸感到遲早有一天朝鮮會宣布能打擊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之外的美國本土,美國能做的只是推遲那一天的到來。

朝鮮11月29日發射洲際彈道導彈,飛越日本上空,落入日本青森縣以西專屬經濟區海域。(路透社)

「遲早有一天」來的猝不及防,另一隻靴子很快也踏了下來。

9月3日,朝鮮進行第六次核試驗,成功試爆朝鮮官方宣稱的「洲際導彈裝載型氫彈」。中科大估計是次核試驗的爆炸當量達到10萬噸級TNT炸藥,最少是廣島核爆的10倍,達到氫彈的水平。作為試驗場的豐溪里在核爆當日錄得6.3級地震,數百公里外的中國長春亦有震感。

11月29日凌晨,「火星15」導彈劃破夜空,發射至4,500公里的高空,這也是地球直徑的三分之一、國際太空站軌道近13倍的高度。經過53分鐘的飛行,朝鮮向全世界展示了能擊中包括華盛頓在內的美國本土的洲際導彈實力。軍事專家皆認為,這枚導彈的性能已經達到美國、蘇聯和中國早期洲際彈道導彈的水平。

當下外界所未確認的是:儘管朝鮮官方宣稱具備核武小型化的能力,卻無法證明用於核試的氫彈已是小型化裝置。與此同時,連朝鮮自己都無法得知是否掌握了把小型化核彈頭裝進導彈、使重返大氣層的導彈能抵禦高溫的技術。但無法否認的是,朝鮮在核打擊能力上已取得飛躍性的進展,距離建立實質能力可能只以月計。

朝鮮去年3月發布照片,宣稱已開發出微型化核彈頭。(視覺中國)

    中美合作 韓國孤立

朝鮮核打擊能力的提升,使美國的威脅戰術尚未發揮作用便面臨挫折。近數個月來,美國官方發放的訊息也令人迷惑不解。12月12日,蒂勒森宣稱美國已準備好同朝鮮展開不設前提的談判,惟僅僅幾個小時後,白宮便試圖跟蒂勒森撇清關係。白宮新聞發言人桑德斯(Sarah Sanders)表示,特朗普對朝立場不變,「如果朝鮮不做出根本改變,對話毫無意義。」這已不是美國首次就朝鮮問題表現出矛盾的立場,10月特朗普便曾表示,蒂勒森試圖和朝鮮溝通的想法是「浪費時間」。

局勢升級似乎為中美尋求共識製造契機。中國堅持朝美雙方需同步停止核試驗及軍事演習的「雙暫停」方案,同時同意向朝鮮施加更大壓力。12月22日,安理會一致通過制裁朝鮮的2397號議案,將朝鮮每年原油進口量限制縮減至400萬桶內,不及朝鮮消耗量的10%,精煉石油的限制更是在50萬桶內;又切斷朝鮮所有商品的對外出口,要求各國加強對黑市渠道的監控。

朝鮮進行洲際導彈試射後,中國同意對朝鮮施加更嚴厲的石油禁運措施(Getty Images)

一直以來,中國擔心如此嚴厲的制裁,將令朝鮮陷入混亂而不願批准。蒂勒森還透露,美國向中國保證,若美軍進入38度線以北執行任務,在搜尋到核武後便會撤出。中國似乎不再反對美國的軍事行動,而只是設立條件。

朝鮮近鄰的韓國則處於極為尷尬的位置,一方面希望中國增加對朝施壓,另一方面也害怕美國先發制人打擊朝鮮,將戰火引向韓國。在現有的《韓美共同防禦條約》下,韓國軍隊的戰時指揮權歸於美軍,更使韓國陷入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窘境中。12月底關於中國和駐韓美軍間建立熱線、交換朝鮮情報的新聞傳出,韓國輿論普遍陷入不安。雖然該消息被中方闢謠,但韓國《中央日報》認為,朝鮮局勢已「非常嚴重」,若未來出現劇變,美中直接通話、將韓國排除在外的情況將「無可避免」。

韓國總統文在寅希望,中韓兩國發展能找回失去的時間。(路透社)

    2018年:朝鮮或採和平攻勢

12月19日,韓國統一部就朝鮮核問題在新一年的情況進行預測:面對聯合國逐漸收緊制裁的壓力,朝鮮爭分奪秒,證明自身具備完善核打擊能力執行「兩彈合一」測試;發射帶有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並於人煙稀少的太平洋上空引爆。此舉不僅可以證明朝鮮的核能力,其所帶來的震撼效果亦得以恐嚇國際社會。研究朝鮮領域的韓國權威學者、世宗研究所統一戰略研究室室長鄭成長也認為,朝鮮極可能在來年9月9日,金氏政權建立70周年之時向太平洋發起核試驗,作為紀念日「禮炮」。

去年9月,朝鮮外交部長李勇浩預告,金正恩考慮在太平洋上空進行大氣層氫彈試驗。10月,朝鮮外交部官員李永弼接受CNN訪問時更表示,外界應認真對待這一表態。經歷過去一年,外界已不再將朝鮮的威脅視作兒戲。由朝鮮飛往南太平洋的導彈路徑必定經過日本本土,且極為接近東京等中樞地區,風險不可估量。如果氫彈在100公里上空爆炸,將會對周邊地區居民造成嚴重影響。倘若氫彈在太空進行試爆,電磁脈衝勢必對飛行器和軌道衛星帶來嚴重後果。鄭成長認為,朝鮮屆時將面臨政權建立以來最大的外交危機。

在他看來,為了擺脫愈發嚴峻的孤立和經濟困境,朝鮮可能會於2018年積極展開「和平攻勢」,甚至接納中國及俄羅斯主張的「雙暫停」方案。但是,中止核試驗而不停止核開發,很難減弱朝鮮核武軍備庫建設實力。按外界預測,2020年時朝鮮依然可從現有的20枚核武擴增至50枚以上,美國勢必無法接納這項提議。屆時,美韓和中俄之間勢必出現更嚴重的分歧,對朝鮮而言無疑是一石二鳥。

後記:金正恩在新年賀辭雖悍然表示「核彈按鈕在我桌上」,卻對韓釋出善意,考慮派團參加下月的平昌冬奧,雙方亦約定在板門店舉行會談,無疑在新一年令朝鮮半島局勢明朗化。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新年伊始,全球會迎來什麼新氣象?欲了解更多世界大事拆局及展望,請留意刊載於1月2日出版第93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