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由俄國小說家的環球歷險 追踪165年俄國人在港歷史印記

撰文:黃家欣
出版:更新:

俄羅斯與香港之間的關係和歷史,或許不如想像中疏遠及淺薄。
俄國著名小說家岡察洛夫(Ivan Goncharov)早在1853年的夏季就隨俄國帕拉達護衛艦(Frigate Pallada)來到香港,生於辛比爾斯克(Simbirsk)、即如今烏里揚諾夫斯克(Ulyanovsk)的岡察洛夫,難以抵受香港的亞熱帶地區氣候,之後他將在香港的行程與經歷,寫進《帕拉達護衛艦》一書中。1917年俄國革命後,大批俄羅斯人逃到香港,他們在香港生活留下更多的印記,包括飲食文化和在跑馬地墳場的墓碑。
如今在香港及澳門的俄羅斯人約有2500人,人數或許不及其他國家的僑民,然而他們獨特的形象,始終有強烈存在感。

俄羅斯著名小說家岡察洛夫在1853年的夏季隨俄國帕拉達護衛艦來到香港;圖為他的航程。

俄羅斯駐香港領事科茲洛夫(Alexander Kozlov)接受《香港01》的訪問,講述俄羅斯與香港的關係。他指出,早在1857年便有在港俄羅斯人負責領事的工作,直至1900年才在中環設立正式的領事館,亦是1997年至2015年間作為終審法院的大樓;該大樓早前已落實復修,之後將有12個法律組織進駐。

1917年俄國革命爆發,當時位於香港的俄國領事與新政府立場對立,1920年駐港領事館關閉,時任領事埃廷根(V. fon Ettingen)離港後前往法國,兩地官方交流終止,直至90年代蘇聯解體,1994年才重啟駐港領事館。

俄國1900年在中環設立正式的領事館,當時的建築物就是1997年至2015年間作為終審法院的大樓。(政府發展局圖片)

不過這不代表民間交流也跟隨結束,科茲洛夫指,在1917年俄國革命及1949年中國國共內戰結束後,不少俄羅斯人來到香港。他們將飲食文化亦帶到香港,我們在茶餐廳常常喝到的羅宋湯,也是從俄羅斯飲食文化演變出來的。

科茲洛夫說:「部份老一輩的香港人仍會記得在上世紀50年代的俄羅斯餐,如車厘哥夫、皇后餐廳、紅雞,以及位於尖沙咀著名的的特卡琴科餐廳(Tkachenko Restaurant)。」在跑馬地墳場亦有150俄羅斯移民的墓碑。

港澳地區約有2500名俄羅斯人

科茲洛夫估計,現時港澳地區大約有2500名俄羅斯人,主要是來香港為跨國金融及法律企業工作,或是在香港經營生意,亦有不少是隨家人來香港,總體人數不是太多,但俄羅斯人組成了不少組織,包括香港俄羅斯俱樂部(Russian Club)、俄羅斯商會(Russian Business Club)、俄羅斯語言中心及香港東正教會等。今年3月的俄羅斯總統選舉,在港的俄羅斯人也可以到俄羅斯駐港領事館投票。

俄羅斯即將在6月至7月期間舉行世界盃,科茲洛夫指出莫斯科、聖彼德堡、索契等11個城市將舉行一連串的文化活動,球迷在欣賞賽事之餘,亦可到各俄羅斯城市旅遊。他指,俄羅斯作為全球最大國家,除莫斯科及聖彼德堡等大城市外,亦有很多城市及景點值得遊客到訪。他表示去年開始俄羅斯大幅改善旅遊基建,特別推出「方便中國」的計劃,讓中國及香港的旅客遊俄時更方便舒適。

俄羅斯將於2018年6月舉行世界盃。(路透社)

中俄跨政府聯繫廣泛

中國及俄羅接壤邊界線約4000公里,加上歷史關係,兩國之間關係對於中、俄各自來說都至為關鍵。科茲洛夫認為,兩國關係現時為歷來最好,指這顯示雙方高度信任及互相尊重,是基於相互利益,考慮對方的所憂慮的問題,及支持對方原則。

事實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上任後首次出訪的國家就是俄羅斯,上任多年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不同場合上多次會面。科茲洛夫說:「現時兩國跨政府聯繫網絡廣泛,國家領導層每年會面5至6次,雙方在各方面有多個合作協議。」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上任後首次出訪的國家就是俄羅斯,上任多年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不同場合上多次會面。(路透社)

中俄外交政策相近

科茲洛夫認為,中俄在向國際施壓及地區議題的外交政策上,有相近甚至相同的取向。他舉例,中俄倡議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中央及協調角色,強調不同國家之間關係和諧及民主化,加強國際秩序的基礎因素,尊重國際關係的基本原則等。

他又指出,中俄關係正面發展,對世界政局也是非常重要;更特別提到「金磚五國」(BRICS)。「這五國組織之間的凝聚力每年增加,金磚五國合作的着眼點仍然是經濟合作,新開發銀行及金磚五國應急儲備基金已經成立,亦開始首次貸款予參與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