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2018】羅宋湯啟示錄:俄羅斯誓當武林盟主 普京連任無懸念

撰文:黃家欣
出版:更新:

提起俄羅斯,香港人可能想起吃西餐時上主菜前的一碗羅宋湯(Russia Soup)。不少人以為羅宋湯來自俄羅斯,原來羅宋湯的始祖來自與俄羅斯有「宿世恩怨」的烏克蘭。俄羅斯不止地域上吞併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文化上也喝掉了烏克蘭的羅宋湯。
2017年俄羅斯繼續無視國際壓力,在克里米亞「修橋補路」,建立勢力。除此之外,俄羅斯在中東、朝鮮等議題上不斷「刷存在感」,至於被指干預美國總統大選,引發出美國「通俄門」調查,更加是俄羅斯的「年度重頭戲」。
2018年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上將有更多的表現,不過率先讓全球關注的必然是3月舉行的總統選舉,如無意外現任總統普京將再度連任。政治強人普京的領導下,俄羅斯在新一年會如何走?

俄羅斯總統在高基爾車廠宣布參選明年總統大選,尋求連任。(路透社)

羅宋湯的原型是烏克蘭的一種濃菜湯,以紅菜頭為主要材料,加入薯仔、紅蘿蔔、菠菜和牛肉、奶油等,熬煮成紫紅色。烏克蘭與俄羅斯相鄰,千幾年來離離合合,文化也互相影響,這種紫紅色的濃菜湯傳入俄羅斯,因為這湯是由俄羅斯人帶到中國,所以中文有了羅宋湯的名稱,實際上「祖籍」卻是烏克蘭。

克里米亞夾在烏克蘭與俄羅斯兩國中間多年,哪國屬哪國有時「傻傻分不清」,情況與羅宋湯有點相似。2014年烏克蘭政局動盪不安,俄羅斯對烏克蘭軍事干預,而在同年3月,克里米亞議會通過加入俄羅斯的提案,定於3月16日就此舉行公投。公投結果顯示民眾支持獨立並加入俄羅斯,烏克蘭方面指控俄羅斯干預公投,因此不承認結果,俄羅斯方面當然堅持自己清白,紛爭持續至2017年。

不少人以為羅宋湯來自俄羅斯,其實它原為烏克蘭食物。

    連接克里米亞大橋將落成 與烏克蘭矛盾再升級?

2017年11月有媒體報道,俄羅斯將不惜功本,堅持興建備受爭議、連接俄羅斯大陸及克里米亞半島的刻赤海峽大橋(Kerch Strait Bridge)。該橋原本預計以40億至50億美元可建成,本身已是相當昂貴,現要再額外加17億美元才能成事。

俄羅斯堅持建橋,主要由於過往要從俄羅斯到克里米亞半島,不能不穿過烏克蘭大陸;大橋建成後,鐵路便可直接接通俄羅斯及克里米亞半島,俄羅斯便有如「正式」接管克里米亞。

烏克蘭反對俄羅斯建橋,除了因為這代表俄羅斯將進一步控制克里米亞,烏克蘭官員更認為大橋將會阻礙烏克蘭船隻通過刻赤海峽。大橋預計2018年建成,即大橋爭議明年勢將繼續。

    武林盟主之姿做國際政壇和事佬 爭中東話語權

羅宋湯雖好,俄羅斯亦不甘只喝湯。2017年俄羅斯在外交上積極「刷存在感」,當中包括插手中東亂局。

當沙特與伊朗的紛爭升級,10月沙特國王薩勒曼突然訪問俄羅斯,成為27年來首位到訪俄國的沙特君主;俄羅斯亦同意向沙特出售價值逾30億美元的S400防空系統。身為伊朗「隊友」的俄羅斯卻出售防空系統予沙特,主要是為維持中東軍事勢力平衡。

另一邊廂,俄羅斯總統普京又在11月作主導,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及伊朗總統魯哈尼在俄羅斯索契舉行會議。會後發表聯合聲明,商定擴大反恐合作,包括要徹底擊潰極端組織ISIS;12月中普京到敘利亞、土耳其和埃及,期間下令俄羅斯軍隊開始部分從敘利亞撤離,但表明若恐怖份子再抬頭,將對他們實施前所未見的攻擊;最新哈薩克外交部指,在俄羅斯、伊朗和土耳其支持下,敘利亞政府與和反對派代表,將會在哈薩克舉行和平談判。

俄羅斯在中東一系列的行動,猶如「武林盟主」,出招安撫各國「掌門人」,這一切當然不止為了做「和事佬」,由於敘利亞以至中東問題將繼續發酵,俄羅斯增加在中東的影響力,相信有利往後掌握區內局勢發展。

俄羅斯總統普京12月曾到敘利亞,期間與敘利亞總統巴沙爾會面。(路透社)

    中朝之間的「第三者」

至於在2017年全球聚焦的朝核問題上,俄羅斯亦出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美朝關係走入死胡同,中國及俄羅斯都有份促請各方重啟與朝鮮談判,不過2月中國高調表明暫停從朝鮮進口所有煤炭,由於出口煤炭是朝鮮最主要收入,中方以行動打擊朝鮮經濟;相反俄羅斯則「靜靜籌備革命」,加強與朝鮮聯繫,5月開始朝鮮羅津來往至海參崴的客輪航線開通,另有數據顯示,俄朝兩國2017年首季貿易增一倍。

    「通俄門」調查 只是開端?

當然俄羅斯最「出色」的表演還是要數「通俄門」。由2016年開始,俄羅斯就被美國指控干預美國總統大選,當中包括指控在網上散播關於參選人的言論,以及接觸現任總統特朗普的競選團隊。

2017年12月美國前國安顧問弗林(Michael Flynn),因涉嫌在年初的通俄調查中,向聯邦調查局(FBI)作假證供被起訴,弗林承認控罪,成為特朗普任內首名被起訴的官員。雖然俄羅斯方面極力否認干預美國政治,但事件繼續發酵,外界甚至開始猜想特朗普會否因事件下台。

俄羅斯總統普京與韓國總統文在寅在2017年9月會面,文在寅送出平昌冬奧吉祥物予普京;但不久之後國際奧委會便以禁藥為由禁止俄羅斯運動員參賽。韓國一方面需要靠俄羅斯向朝鮮施壓,另一方面又要看美國的「眉頭眼額」,相當狼狽。(路透社)

    俄羅斯總統大選 普京贏硬?

俄羅斯外交新聞多姿多彩,內政則相對沉悶,事關普京「將會」再度連任俄羅斯總統。說「將會」並不過份,早在普京12月初宣布角逐連任之前,外界已幾近肯定普京將會參選,兼且沒有對手能挑戰他,預計他會順利連任,任期至2024年,因此對於俄羅斯人來說,這是2018年「必然」發生的事。

政治分析師柏度夫(Nikolai Petrov)表示,與其關心選民會選誰,不如關心普京將何時或如何將權力交予繼承者:「普京在過去幾年已轉變為一個不同的政治角色。他已經是一個「領導」(vozhd)。」俄文vozhd一字多用作形容蘇聯領導人史太林,而史太林被外界形容為獨裁者。

有分析認為,由於根據現行法例,普京再出任6年總統後將不能繼續出任,2018年當選後他將會開始修憲,以確保他能在位更長;亦有指當地立法機關聯邦會議的架構,可能會改變至類以中國的中央政府角色,而普京則會控制聯邦會議。

俄文vozhd一字多用作形容蘇聯領導人史太林。(視覺中國)

    離地政權 如何與年輕一代接軌?

不過連普京自己也不能否認的是,他老了。1999年他初登上總統寶座之時,只有47歲,以年輕有活力作為招徠,如今他已65歲。他的競選團隊以「未來的遠見」作為他的競選口號,過去他亦3度與年輕人長時間對談,目的就是顯示一個關心年輕人憂慮的現代領袖;甚至前財長庫德林(Alexei Kudrin)領導的智庫,以「未來的俄羅斯」為主題提出一系列經濟改革方案,但普京卻沒有簽定任何方案,政權的發展方向明顯離地,與年輕一代出現「代溝」。

被外國媒體塑造成「戰鬥民族」、「愛國」的俄羅斯人,其實對這些說法並不自覺。當地大學生Anton接受美國《大西洋》雜誌(The Atlantic)訪問時,表示希望在政府機構找到一官半職,但卻不是因為愛國而希望為國家服務,只是因為高薪:「不,我不在意為哪個政府服務,如果法國外籍軍團需要我,我都會去!」看來俄羅斯政權要與年輕人想法接軌,所需心思比與大國周旋的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