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朝或展開歷史性核對話 為何特朗普預言是「假希望」?

撰文:馮翠山
出版:更新:

最近美朝關係似乎有新進展,韓國政府確認,朝鮮同意與美國討論朝鮮半島無核化議題。
之不過,朝鮮半島核問題一直以來是美朝兩國的死結,美國多年來軟硬兼施讓朝方返回談判桌上,朝方態度則陰晴不定。今次朝方肯伸出談判之手,美方對此期望不大。

3月5日,韓國特使團五人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等人會面,朝方表示願意與美國就核問題對話。(路透社)

韓國平昌冬奧為兩韓關係吹來和風,韓國總統文在寅把握機會,在冬奧結束不久即派出特使團回訪朝鮮,並與朝鮮領袖金正恩會面。這次會面結果除了進一步改善兩韓關係外,最大成果肯定是朝方同意與美就核武議題對談。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Twitter上形容,韓國特使團與朝方會談達成了「可能的進展」(Possible progress);中、俄對於美朝展開對話亦表示支持,並對兩韓對談取得進展表示歡迎。

   「假希望」

對於一直希望讓朝鮮回到談判桌的美國來說,這次朝鮮態度是一個曙光。不過誠如特朗普所言:「是假希望」。歷史告訴我們,美朝的核談判總是不能成事。以往美朝曾多次就核問題進行談判,更兩度成功就核議題達成協議,惟每次和談只是曇花一現。

1994年美國與朝鮮簽署《美朝核框架協議》(Agreed Framework),朝方同意暫停凍結核設施,美國則承諾為朝鮮提供可發電但不能製造核武原料的反應堆。

不過美朝關係在前總統老布殊上任開始惡化。2002年,美方指責朝鮮開發濃縮鈾是違反協議,暫停為朝鮮提供能源。同年朝鮮重開核反應堆,而且驅逐聯合國核監察員出國。2003年,朝方更退出《核不擴散條約》。

在2002年至2005年間,中、美、日、韓、俄六方與朝鮮就核問題多次談判,朝方終於答應放棄核計劃發展以換取「國家安全的保障」。2007年,朝鮮關閉核設施,並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人員在場監督。

不過這次會談成果最終亦在2009年宣告失敗。當年4月,朝鮮宣布發射通訊衛星「光明星2號」,遭聯合國譴責。朝方隨即宣布退出六方會談。

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回應朝方願意和談時亦表明,華府對朝鮮仍然保持「最大限度抑制」的立場,可見態度未有軟化。(路透社)

   彭斯:保持「最大限度抑制」

不論是《美朝核框架協議》還是六方會談,都曾被視為是美國及國際間與朝鮮對話的重大成果,然而這些成果卻短暫,令美方對朝方的希望一次又一次落空。由此可以解釋到美媒對於朝方今次伸出談判之手期望不大的原因。

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回應朝方願意和談時亦表明,華府對朝鮮仍然保持「最大限度抑制」的立場,可見態度未有軟化。作為美國堅實盟友的日本亦對朝鮮保持一貫強硬,即使和談現曙光,但日本表明不會改變向朝鮮施加最大壓力的政策。

薩達姆當初向美國交出大規模殺傷力武器(WMDs),美國仍指控薩達姆政府擁有武器,最後更推翻薩達姆政權。(VCG)

   薩達姆的教訓

站在美日角度,以強硬態度對待朝鮮是希望解除國際核威脅。可是對朝鮮而言,擁核是保護國家免受美國威脅的唯一方法。正如明德大學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核政策專家劉易斯(Jeffrey Lewis)表示:「您怎能保證朝鮮一旦簽署協議後,不會落得(伊拉克已故前總統)薩達姆的下場?」

劉易斯解釋,薩達姆當初向美國交出大規模殺傷力武器(WMDs),美國仍指控薩達姆政府擁有武器,最後更推翻薩達姆政權。由此看來,朝鮮一直以來多次推翻核協議不無原因,正正就是對美國不信任。今次即使美朝順利展開和談,外界亦對成果不存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