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正挑戰港新地位? 星州仲裁專家談仲裁業未來發展

撰文:陳冠東
出版:更新:

香港政府一直以來都致力推動香港成為國際仲裁中心,多年來將不少心力都放在此行業,更希望發展成一帶一路國家的仲裁及調解中心。來自新加坡的國際仲裁專家Prof. Steve K. Ngo(吳偉偉教授),亦深深感受到仲裁及調解業在東亞及東南亞地區的迅速發展,而競爭及合作的機遇亦隨之而生。他今日接受了《香港01》的專訪,講解他對各地仲裁業的看法。

吳教授今次來港,是要在一個國際大學仲裁比賽Vis East Moot的評判,他指出全球各地的大學精英這次都來到香港參賽。而身為東盟法律聯盟(ASEAN Legal Alliance)仲裁與國際性爭端解決部的主席,他主業為調解及仲裁各國政府及商業機構紛爭,主要業務範圍為東盟、大中華地區及印度,亦對區內及行業內的發展有一定認識。

吳教授今日輕裝來到《香港01》的辦公室接受訪問,分享他的工作經驗和見聞。

Prof. Steve K. Ngo(右)是國際仲裁專家,他認為北京、上海、香港及新加坡在仲裁業上有合作空間。(網上圖片)

  新加坡與香港的競爭

就東亞地區的發展情况,吳教授亦為我們作了簡介。他指「目前亞洲的國際仲裁中心,最頂端的就是新加坡、香港,而兩地的競爭也非常激烈」。而他又不認為有東盟內有其他城市,在未來能取代新加坡在國際仲裁上的地位。

當記者問到香港與新加坡在仲裁業的競爭,吳教授指「香港有非常濃厚的仲裁文化,亦有野心成為國際仲裁中心,特別是處理在大中華地區的問題。」他特別提到新任律政司司長鄭若驊都是一名國際仲裁的專家。他相信她能對香港在這方面的競爭有正面影響。

吳教授又指香港及新加坡在仲裁業發展上各有千秋,例如更多公司選擇在香港上市,帶動了整體仲裁業的發展。他又認為香港及新加坡兩地,都正在於仲裁業上發展,推動不同法例有利行業發展。

當記者問到有甚麼城市能成為下一個國際仲裁中心,吳教授立即給予我們兩個答案:「上海和北京」。他回憶道:「我去年曾寫過一份學術文章,有關上海及中國的,當時我就開始想上海及北京或會成長成為國際仲裁中心。」吳教授又指「他們(上海及北京的仲裁中心)或能在未來成功的原因,不一定是中國希望成為國際仲裁中心,而是需求驅動他們出現,一帶一路將繼續刺激這種需求。」

香港政府投放不少資源推廣香港作為國際仲裁中心的地位,但面對各地競爭應如何自處?

  合作機會仍然存在

新港兩地面對新仲裁中心的冒起,吳教授就自問「新加坡、香港、上海、北京4地,是否有可能在仲裁方面合作呢?」他又認為有很多方法可構建這個合作體系,例如「可否在上海用新加坡的法律解決問題?」或「可否在新加坡應用北京的仲裁規例呢?」

由於新加坡及香港行使普通法,中國方面則用大陸法,如要四地合作會否出現問題,就成了記者的疑問。吳教授在回答時就直指「因不同法律制度而產生的問題,在商業世界內只有於爭議解決的過程(dispute resolution process)中出現,我不認為這對合作來說是個主要問題」。

這位於印度、東盟及中國都有業務的仲裁員又舉出新加坡例子,來說明問題不會阻礙4城合作。他指「新加坡被一些行大陸法的國家包圍,東盟內行普通法的就只有汶萊、馬來西亞及緬甸。」他又舉例「如果在新加坡處理一宗雅加達的仲裁案時,他就可採用兩地法律去平衡各方需要。」所以吳偉偉教授認為兩套法律之爭,將不會成為合作的「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