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WTO代表舌戰日內瓦 究竟什麼是市場經濟?

撰文:卓朋序
出版:更新:

7月26日,世界貿易組織(WTO)總理事會在日內瓦舉行年內第三次會議。會前,美方向秘書處提交《中國貿易破壞性的經濟模式》文件,指責中國經濟模式違背WTO提倡的市場經濟,並對國際貿易秩序造成破壞,議事廳內陷入唇槍舌戰。

美國常駐WTO大使謝伊(Dennis Shea)開波便直入主題:「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並沒有朝向全面執行以市場為導向的政策和做法,國家在中國經濟中的作用不斷增強。」並認為「中國的經濟模式具有貿易破壞性」。

美國:共產黨正控制市場

一如既往,美方代表指責中國利用產業政策和補貼製造不公平競爭。謝伊提到:中國的十三五規劃,本身就是計劃經濟的標誌。眾多政府機構和中國企業參與其中。「中國的產業設置了大量扭曲市場的補貼,這時常導致嚴重和持續產能過剩,令最具競爭力的生產商也難以保持活力。」

3月22日,特朗普簽署備忘錄,擬針對知識產權向中國高科技產品發起關稅,被中國視為違反WTO規則的行為(路透社)

謝伊以早前中共黨組建設相關規定為例,提及中國不斷「加強黨組織在中國所有商業組織中的存在和力量」,亦表示中國體制將法律作為工具,「法院等關鍵司法機關的組織結構為了響應黨的指導而設計。」藉此論證中國企業無法擺脫黨的影響行事,不符合市場經濟特徵。

發言尾聲,美方代表稱讚中國經濟發展成果:「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中國也擁有最多的超級計算機。」 隨後卻話鋒一轉,提到」 將自己視為與許多其他國家相同的發展中國家、進而免於為推動全球貿易規則自由化貢獻是站不住腳的。」

中國:黨在領導又何妨?

中國駐WTO大使張向晨隨後代表中方回應。在中方看來,所謂市場經濟存在多種定義,西方語境下的市場經濟並非WTO的多邊規則。張向晨提到1992年時,中方代表在問及何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便回答「我們所說的市場經濟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市場經濟。」這一觀點,26年來從未改變過。

張向晨還以WTO文件作例:在《馬拉喀什宣言》中,不僅有美方著重提及的「基於開放、市場導向政策」,還包括「基於烏拉圭回合協定和決定確定的承諾」,後者容許各國執行自己的管理政策和措施,不受干預。而在WTO上訴機構於DS379案裁決中亦指出:「不能僅僅因為一個實體的所有權性質,或是否受政府控制,便認定該實體是公共機構,而非市場主體。」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6年,但仍不獲「市場經濟」地位。(路透社)

中方還在陳述中指責美國標準缺乏一致性,張向晨提及:「2000-2015年間,美國聯邦政府以撥款或稅收抵免形式至少向企業補貼680億美元」。他也指責美國誇大產業政策的重要性:「如果真是那樣,各國只要競相制定產業政策文件,根本不用花力氣提高生產能力。」

雙方此輪發言更是老生常談。美方堅信中國政府「政治壓倒一切」,當市場結果和政府意願發生衝突時,必然會出手干預,製造不公平。中方則認為美國將貿易逆差和產能過剩等問題責任推諉給中國,強調「不解決美國儲蓄率低的問題,貿易逆差不可能根本解決。」而這樣的激烈交鋒,未來只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