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報告:佛靠金裝 只有女人靠衣裝?

撰文:楊紫微
出版:更新:

起床、刷牙、洗面、剃鬚、換衣服,這是一個男人出門前的步驟。
起床、刷牙、洗面奶、化妝水、精華液、乳液、防曬、粉底、遮瑕、眼線、睫毛膏、胭脂、碎粉、唇膏、換衣服、Set頭⋯⋯雖然還未數完,但這是一個女人出門前的步驟。

女性化妝打扮,竟可影響收入。(Getty Images)

環觀辦公室,不難看出不少女同事在上班之前在臉上下了一番苦工,而最姿整的男同事,不過是Gel了一下頭。若你還停留在「外表只是虛榮」的思想,這個聽來有點父權味道的心理學報告或會顛覆你的信念--女性若不花時間與金錢在修飾外表上,也許會在收入上較為「執輸」。

芝加哥大學的黃賈克琳(Jacyln Wong)及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彭納(Andrew Penner)利用一份長期的國家級研究數據,研究人的吸引力和收入的關係。研究人員問及受訪者的收入、職業、教育程度、性格等,又要求他們為自己的外表及打扮評分。

研究結果除了外表越吸引的人越傾向有更高的收入外,發現化妝打扮亦在收入差距上佔一席位。(Getty Images)

女性「扮靚」與收入正成比

部分結果一如所料,外表越吸引的人越傾向有更高的收入,但十分視乎情況,例如較有吸引力的女性只會在經理級以下有好處。而另一個較新穎的發現是,原來化妝打扮才是女性之間的收入差距的真正解釋。相反,對男性來說,化妝打扮則不造成影響。

這表示了,「吸引力」更大部分是來自後天的努力,而非先天的優勢。經濟學家將化妝打扮視為一種「信號裝置」,對專業人士來說,花費在打扮上面的時間與精力,可以對同事顯示你重視社交及他人眼中的形象。

女性主義者:形同控制

亦有一說指出,化妝打扮對女性更為重要是一種文化傾向,特定文化趨向監察女性的行為,在女性主義論述中佔重要地位的美國作家沃爾夫(Naomi Wolf)曾指出,要求女性追求一種不切實際的美麗,這種「美麗神話」(The beauty Myth),正正是一種控制女性行為的表現。

(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