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脫歐後魚與熊掌可兼得?挪威模式難成英國選擇

撰文:余偉邦
出版:更新:

英國公投決定脫歐,英國及歐盟將啟動為期兩年的「離婚」程序,商討如何順利過渡。部分脫歐派人士就大力推銷「挪威模式」,指出挪威毋須「入歐」亦可與歐盟成員國緊密合作,是英國脫歐後可以參考的對象。到底「挪威模式」什麼葫蘆賣什麼藥?是否可以成為英國脫歐後的新出路?

不入歐盟 挪威推貿易合作

挪威的最大經貿夥伴是與歐洲大陸,雙邊貿易額佔58%,但挪威並不是歐盟28個成員國之一。挪威只是「歐洲經濟區」(European Economic Area,EEA)一員,其他非歐盟的EEA成員國,還包括冰島及列支敦士登。自1994年加入EEA,挪威原則上須向其他歐盟成員國確保4項「流動自由」——貨物流動自由、人口流動自由、資本流動自由、服務流動自由,意即挪威在勞工、貿易等層面上向歐盟開放。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最近分析歐盟對EEA成員國的影響力。報告指出:「加入EEA毋須參與貨幣聯盟(monetary union),亦毋須遵循歐盟的外交及安全政策,也毋須執行歐盟的法制及內務政策。」該分析亦點出,EEA成員國「可以在歐盟以外,自由就貿易協議磋商。」

對於挪威來說,在不加入歐盟的前提下與對方加強關係,理論上可以在農業、漁業、外貿、地區事務、外交事務層面保持獨立,按國情作決定,不必看着歐盟而「跟大隊」。

照交巨額會費 沒投票權

不過,挪威選擇在歐盟的框架以外,與歐盟建立緊密的經貿關係,其實亦有代價。挪威每年向歐盟繳交約6.56億歐元 (約50.9億港元)的「會費」,在分擔歐盟總預算的國家之間排名第10。另外,因為挪威不是歐盟成員國,在歐盟立法、行政的程序之中沒有任何一票可投,因此無法在建制內左右歐盟政策、爭取自身利益。 

英國脫歐派在整場運動之中連番攻擊歐盟體制,主要論點有二——承擔歐盟預算卻無法爭取英方利益,以及歐盟蠶食英國主權並限制自主。然則挪威模式可以解決這兩點嗎?根據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分析,挪威於2011年向歐盟支付的人均開支為106英鎊(約1,164港元),英國則為128英鎊(約1,405港元)。相比下,挪威參與EEA掏出的「會費」,並不明顯地低於英國留在歐盟的「代價」。

就算秉持「開支慳得一蚊得一蚊」的精神,但英國少交「會費」,又是否可以在國內外的事務上得到更多自主權呢?

人口自由流動 難奪移民審批權

先說過去一年談論得最多的移民政策。挪威是EEA成員國,必須與歐盟成員國創造人口自由流動的空間,因此加入EEA並不是「重奪移民審批權」的途徑。反之,以境內人口比例計算外來移民,挪威的數字更是高於英國。

挪威亦是《神根公約》成員國,須向難民資格申請人執行「都柏林協定」。去年夏天起,大批中東求庇者逃避戰火到達歐洲,歐盟各國政府同意共同分配並接收。挪威亦同意接收約1500名求庇者,按境內人口比例,這個數字與其他西歐國家無異。

縱使挪威外交上毋須與歐盟保持一致,但該國是北約盟國,軍事外交政策無法保持絕對獨立。近年挪威國內有聲音批評,北約對俄羅斯、烏克蘭、土耳其、中東及其他制裁手段的取態,事實上並非出自北約的管治架構,而是來自歐盟各國外長的意思。然而挪威也只能面對現實,同是北約盟國的英國大概不能忽視這一點。

在本地立法層面,有統計指出挪威國會近年達八成、地方議會達七成的立法議程,其實源自歐洲委員會或歐洲議會(意即是配合歐盟方面的立法)。雖然有論者質疑這一數字有誇大之嫌,但亦可藉此推論,就算英國脫歐加入EEA,亦難「獨善其身」或擺脫歐盟的法律限制,反而在歐盟運作的程序上,英國會失去投票權。

「挪威模式」事關三文魚

「挪威模式」背後,其實是利害權衡的結果。選擇加入EEA而不是歐盟,對挪威來說最重要的考慮是保護國內的漁農業。EEA成員國毋須執行歐盟的共同漁業政策(Common Fisheries Policy)及共同農業政策(Common Agriculture Policy)。挪威在石油以外的最大產業便是三文魚業,當地人對其他歐洲國家漁民到境內海域活動十分反感。同時,挪威農民對其他歐盟國家補助制度亦嗤之以鼻。 妥協的藝術,在挪威大概得到足夠支持。當地於1972及1994年兩度舉行入歐公投均遭否決,最近的民調結果顯示,當地民眾近75%反對挪威加入歐盟、逾60%支持國家留在EEA。

不過英國就是英國,縱使脫歐恐怕也不可能將東北方的「挪威模式」搬字過紙。事實上,作為歐洲主要大國之一,英國跟挪威的結構規模可比,就惹來不少懷疑。挪威人口僅約500萬,但英國境內居民逾6000萬,如冰島、挪威這兩小國的總人口若安置於倫敦亦綽綽有餘。兩者需要歐盟的程度,固然遠超歐盟需要這兩個北方小國,兩國政府也深明,以他們的微薄的影響力,對歐盟事務的影響力也極為有限,故此即使對歐盟決策沒有投票權也沒相干。然而,作為區內大國,英國即使已淪為德國之後的「二線國家」,但貿然放棄對歐盟決策的投票權,選擇挪威的「默默接受」模式,是否明智之舉,也是一大疑問。英國埃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政治學教授格萊迪奇(Kristian Skrede Gleditsch)就認為,「挪威模式」大概不是英國脫歐後最適合的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