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北極冰層面積史上最小 史上最熱六月 連續14月破紀錄

撰文:李藹明
出版:更新:

踏入酷暑,香港天氣炎熱,過去的六月已令人熱得難受。隨着全球暖化愈來愈嚴重,今年六月全球亦錄得史上最高溫,已是連續14個月氣溫破紀錄。

全球暖化已對環境造成不少禍害,令冰層減少,危害極地生物的存亡。(Getty Images)
炎熱天氣愈來愈頻密。7月13日,黎巴嫩一群男孩在熱天嬉水降溫。(Getty Images)

根據美國太空總署及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數據指出,今年六月比起二十世紀平均溫度高出攝氏0.9度。再對上一次最熱六月已是1880年,比第三位2015年高出0.02°C。

厄爾尼諾減弱 全球暖化影響明顯

自去年四月起,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一連多月氣溫創新高。然而美國太空總署的施密特(Gavin Schmidt)表示,現時厄爾尼諾現象已逐漸減退,因此全球暖化的影響則更加明顯:「自十月起,當厄爾尼諾現象令太平洋熱帶地區冬天升溫,然而其實潛在趨勢才導致這些破紀錄數字產生。」

全球暖化令旱災更常見。7月14日印度一名牧羊人在乾涸的河床上趕羊。(資料圖片/Getty Images)

北極冰層每日少47000公里

全球暖化已對環境造成不少禍害,除了天氣酷熱外,氣溫上升亦加速北極冰層溶化,六月中至今,冰層以每日約47000公里的速度減少,比過往速度快70%,令北極冰層面積比2010年六月紀錄少26萬平方公里,屬有紀錄來最少。過去30年間,北極消失的冰層面積已近乎兩個德州。冰層減少,令海面暴露於陽光之下,較容易吸收太陽熱力,令全球暖化惡化。

極端天氣近年常見,全球暖化是元兇之一。7月20日,一輛三輪車在北京水浸街頭駛過,如水中行舟。(Getty Images)

水旱災常見 再熱兩度波斯灣不宜居

極端天氣亦愈來愈常見。據蘇黎世大氣和氣候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費希爾(Erich Fischer)指出,「千日一遇」的炎熱天氣發生風險已上升5倍,如氣溫再上升1.5°C,風險會再增一倍。水災、旱災亦更為頻繁。早前有研究亦指,如氣溫再上升2°C,亞洲西南面、包括波斯灣及也門,將變得不再宜居。

糧食產量亦會受威脅,熱帶農業國際中心的研究員坎貝爾(Bruce Campbell)表示,全球氣溫再升半度,非洲粟米產量將會減半。

▲美國太空總署短片講述六月氣溫創新高,片中可見北極冰層大幅減少。

  01百科:巴黎氣候峰會與1.5°C目標

去年十二月,196國於聯合國巴黎氣候峰會上達成協議,將力求把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C以內,並為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提供緊急援助。

  01百科:什麼是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El Niño)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東部表面海水異常溫暖,繼而影響世界各地的大氣環流及全球多個地區的氣候。厄爾尼諾多出現於冬天聖誕節前後,因而亦被稱為聖嬰現象,每隔數年發生,多持續約18個月。海水溫度與氣溫變化緊密相關,亦會影響氣壓分布,繼而影響雨量,厄爾尼諾令東太平洋雨量增加,而東南亞地區則變得異常乾旱,雨季延遲。

(綜合報道)

相關文章:史上最熱四月 迫近巴黎協議1.5度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