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選投票結束 決定人民院最後59席

撰文:許懿安
出版:更新:

印度維時6周、全程7個階段的大選,來到周日(19日)結束,7個邦近1億選民將決定國會人民院(Lok Sabha,等同下議院)545席中的最後59席。
大選點票工作在周四(23日)開始,當天也會公布初步點票結果。

印度的國會下議院大選規模為全球最大,為期39天,分7階段舉行,合資格選民約9億人。周日的選舉決定人民院59席誰屬,包括莫迪的選區,位於北方聯邦(Uttar Pradesh)的瓦拉納西(Varanasi)。莫迪預期會保住自己的一席。

是次選舉亦被視為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2014年強勢上台後的全民公投,他領導的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BJP)表現如何,將為這個問題帶來答案。

想取得執政主導權的政黨,需在人民院獲得272席。人民黨很想在今次選舉複製2014年的佳績,當年它取得282席,是30年來最好的成績。

莫迪的強人形象是人民黨吸票的招牌,該黨也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在二、三月發生的武裝衝突和互相空襲上大作文章,又趁選前測試反衛星導彈「造勢」。印度國民大會黨魁拉胡爾甘地(Rahul Gandhi)則挾着他來自政治世家的資本打選戰。他指控莫迪搞政治分化以及忽略經濟。

選前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莫迪人氣雖然旺盛,但選民對政府施政不滿可能影響人民黨,導致它難以保持多數派地位。民調結果指出,沒有一個政黨能成為多數派。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造王者」有可能是地區小黨。

莫迪政府招致民怨,最大原因是經濟問題,包括農業危機、失業人數增加,以及該國可能步向衰退。此外,2016年安排混亂的廢鈔政策衝擊經濟,還有穆斯林和種姓制度中「賤民」階層面對的敵意增多,過去5年他們受襲個案增加,也是導致選民反感的原因。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