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談判重啟前發生重大分歧 北京提出一條件

撰文:王忠會
出版:更新:

中國官媒央視於北京時間7月28日稱,自6月底習特會舉行以來,美國已將數百萬噸大豆運往中國,但美國政府數據卻顯示中國的採購量少得多。

中國是美國大豆的重要買家。(VCG)

據英國路透社7月28日報道,中央電視台援引中國發改委與商務部的數據報道稱,自7月19日以來,中方已就大豆、棉花、豬肉、高粱等農產品向美國供應商詢價,並已經進行了一些採購。

報道稱,「只要美國農產品價格合理,質量好,預計(中國)就會有新的購買。」

報道稱,參與銷售的公司已向中國海關官員申請免除農產品關税。

央視還稱,中國此舉顯示中國願意推銷美國農產品,兑現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底在大阪會晤所達成的共識。

但美國農業部顯示,自當地時間6月28日二十國集團(G20)峯會至7月18日結束的一週,僅有102萬噸大豆運往中國。預計美國農業部將在本星期發佈最新的數據。

中國央視報道稱,美方應「採取切實措施落實有關承諾,為兩國經貿合作創造有利條件」。

北京時間7月30日與31日,中美高級別貿易談判將在上海重啟。對美國關注的中國採購美國農產品的問題,中國迄今未做出具體承諾;而美國是否解除對中國電信業巨頭華為公司的禁令,則是中國最為重視的問題之一。

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11日在社交網絡推特(Twitter)上發文稱,「中國讓我們失望,他們説會買我國農產品卻一直沒有行動。希望他們會很快開始!」

據美國彭博社7月12日報道,雖然特朗普對中國未採購農產品感到失望,但據北京知情人士透露,大阪習特會並未達成採購美國農產品的協議。

對停滯兩個多月後即將重啟的中美高級別貿易談判,美國《華爾街日報》28日報道稱,目前外界對今年春季曾經有望達成的那種全面協議的預期已大大降低。

知情人士表示,如果中美兩國在就華為和農產品購買等問題上達成小型協議方面取得進展,可能為談判代表在華盛頓舉行的後續會議上解決更大問題奠定基礎。

曾任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目前供職於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的魏建國説,若美國對華為沒有具體的解禁舉動,中國不太可能就購買美國農產品做出承諾。

魏建國稱,中方不會在談判中提及敏感的核心問題,比如採購數量。他表示,中方已決定不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