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素姬外交「先中後美」  訪華推動緬甸民族和解藍圖

撰文:甄梓鈴
出版:更新:

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姬周前訪問中國,是她從政治解禁到上台執政以來第二次訪華,中方對她高度重視,以國家元首規格接待。
中國是昂山素姬成為實權領袖後出訪的首個非東盟國家,「先中後美」的安排,突顯中國在她的治國方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昂山素姬已邀請緬甸各地方武裝參加月底舉行的「21世紀彬龍會議」,爭取實現全國和解,她希望中國發揮影響力,遊說一些地方武裝支持其全國和解藍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素姬時亦承諾,中方願為維護中緬邊境和平穩定共同努力。

緬甸民主運動領袖昂山素姬周前以國務資政身分訪華會晤國家主席習近平獲元首級接待,突顯她在緬甸政治中的特殊地位。(美聯社)

昂山素姬因受憲法所限而未能成為緬甸總統,改以國務資政及外交部長的身分「攝政」。自4月上任以來,她先後出訪東盟成員國泰國和老撾,中美日這三大地緣政治對手亦爭相邀請她到訪。她已定於下月訪美。

外訪行程東盟中國優先 下月訪美

緬甸中緬關係專家Than Soe Naing認為,這次訪華把昂山素姬的外交政策明確化:「昂山素姬擔任緬甸外交部長後,她沒有理會美國和日本的邀請出訪,反而首先訪問東盟成員國,在外交上採取務實主義。對昂山素姬而言,最友好和重要的夥伴是東盟成員國,她出訪東盟國家後,選擇到中國展開訪問,反映她把中國放在首位,中國比美國和日本還重要。」

中緬邊界長達約2,204公里,居住在邊境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精通漢語,在文化和經濟上與中國關係密切。活躍於中緬邊境地區的緬甸民族武裝與中國當局有聯繫時有所聞,中方雖鮮有公開表明立場,但分析家普遍相信北京有能力左右緬甸一些邊境武裝的動向。

近年緬甸政府軍與民族武裝之間的衝突日漸增加,威脅到中國邊境安全。去年3月,緬甸軍隊與北部果敢地區武裝分子持續衝突,緬甸軍機投下的炸彈落入中國雲南,造成4名中國平民死亡。中方嚴厲譴責事件,並派出戰機加強監察中國與緬甸邊境的領空情況。

緬甸專家Than Soe Naing認為:「雙方發生衝突後,中國軍隊派遣大批士兵到中緬邊境駐守,確保邊境安全。當中國要求果敢武裝分子停火,果敢武裝便隨即向緬甸政府軍提出停戰,事件顯示中國對部分少數民族武裝勢力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昂山素姬掌權以來,在外交上展現務實作風,但同時因迴避人權相關問題而受非議。(路透社)

舉行新彬龍會議 繼承父親遺志 

1947年2月12日,昂山素姬的父親昂山將軍在緬甸北部撣邦彬龍鎮,與緬族、撣族、克欽族和欽族等領導人簽署《彬龍協議》,同意建立統一的緬甸聯邦,保障少數民族在國家享有自治權,共同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被稱為緬甸國父的昂山同年7月被暗殺,雖然協議原則在9月《緬甸聯邦憲法》中得到充分體現,但民族武裝各據山頭的局面此後數十年一直持續。

昂山素姬掌權後,多次表明自己的首要任務是實現民族和解,解決70多年來緬甸政府與追求擴大自治權的少數民族之間的武裝衝突,她視此為發展經濟的最大絆腳石,希望8月31日舉行的新彬龍會議能成為轉捩點,與各個少數民族勢力通過對話實現和解,繼承父親遺志。她說:「做誠實的領導者,服務人民,與人民坦誠以待,當然,還要實現人民熱切期盼的民族團結,這是我父親的願望,也是我們國家所需要的。」

在軍政府時代,當局與地方武裝以暴制暴,和解之路波折重重。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上台後帶來轉機。今年7月26日至30日,緬甸少數民族武裝組織在克欽邦北部小城邁扎央舉行和平會談,中國亦派出特使參加,但21支少數民族武裝中,佤聯軍、果敢同盟軍等4支武裝沒派代表出席。為了確保新「彬龍會議」成功召開,昂山素姬深明自己需要借助中國來遊說地方武裝參與和平會議。

昂山素姬希望8月31日舉行的新彬龍會議能成為轉捩點,與各個少數民族勢力通過對話實現和解,繼承父親遺志。(美聯社)

北京助遊說 地方武裝參與和談

昂山素姬於8月17日抵華,展開為期5天的訪華行程。她會晤習近平前向記者說:「作為好鄰居,中國會盡一切努力推進緬甸和平進程……如果你問我,對我的國家最重要的目標是什麼,那就是爭取我們不同民族人民之間的和平與團結。沒有和平就沒有辦法持續發展。」

習近平在8月19日的會談中重申,中方願繼續為推動緬甸和平進程發揮建設性作用,為維護中緬邊境和平穩定共同作出努力。

在中國的拉攏下,3支據稱獲得中國政府背後支持的少數民族武裝組織領袖在8月18日(周四)已簽署公開信,包括果敢族叛軍、若開解放黨及德昂族解放軍等,承諾會參加新彬龍會議。習近平會見昂山素姬後,緬甸境內聲勢最大的佤邦聯合軍也表示願意參與和談。

總理李克強(左)在人民大會堂接待昂山素姬。(美聯社)

緬甸政局穩定 有利「一帶一路」

對中國來說,敦促緬甸各個武裝首領參與和平談話符合自身戰略利益,緬甸在中國地緣戰略中佔據重要地位,除了維持邊境穩定的國家安全考量,緬甸還位處北京全力推展的「一帶一路」藍圖重要節點。過去數年,緬甸積極尋求西方解除封鎖,加上中國在緬甸的大型基建投資受阻,為中緬關係帶來變數。因此,昂山素姬此次訪華,在一定程度上也標誌中緬外交「重新啟動」。

中國總理李克強與昂山素姬會面時,提出中緬要加強「發展戰略對接」與「重點領域合作」,中緬油氣管道、密松水電站等大型基建項目建設都包括在「重點領域」之中。中國在緬北出資建設的密松大壩項目總投資高達36億美元(約270億港元),2011年在伊洛瓦底江建設水電站的項目因遭到環保團體反對,緬甸前總統登盛以尊重民意為由,下令暫停工程,此舉激怒了中國。昂山素姬當年也支持暫停項目建設。

這一項目能否繼續推動,備受國際矚目。昂山素姬表示,新政府已成立委員會調查,希望兩國能源部門能盡快尋求有利於雙方利益的方案。有緬甸分析家認為,密松水電站工程延宕多時,從經濟角度來看,重新啟動並不化算,中方的投資意欲可能也已消退。就「一帶一路」戰略而言,中緬油氣管道等打通中國與印度洋的基建網絡更為重要。

緬甸處於東南亞、中國和印度的地理交匯點,北臨中國雲南省,南通印度洋,成為中國通往印度洋的走廊,在軍事戰略上亦佔據特殊意義。

正如緬甸分析家Maung Maung Soe所概括,「中國希望協助緬甸政府與少數民族武裝保持和平關係,這不是只關乎緬甸利益,中國的經濟利益也建基於緬甸政局穩定之上,而昂山素姬再三強調……無論你多努力統治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和平基礎,經濟發展將會崩潰。她的治國方針是在國內推動和平,希望中國出手幫助,助其民族和解。我認為她會嘗試與各方談判,尋求一個互惠互利的解決方案。」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