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教室】解構日皇一生一次「大嘗祭」 神秘儀式為何惹爭議?

撰文:凌俊賢
出版:更新:

日本11月14日舉行德仁天皇登基儀式之一的「大嘗祭」。一代日本天皇,一生只會舉行一次大嘗祭,這場儀式更是天皇登基環節中最重要的神秘儀式,天皇會供奉神明,但另一方面,它又充滿爭議。究竟「大嘗祭」是一場怎樣的儀式?

皇后雅子11月14日出席大嘗祭儀式(Getty Images)

🔻更多「大嘗祭」照片🔻

大嘗祭是傳統新天皇登基舉行的儀式之一。每年天皇都會舉行祭祀新嘗祭,祈願五穀豐收,但在新天皇登基後,首年的新嘗祭就會改為更隆重的「大嘗祭」,因此大嘗祭可被視為天皇登基環節中最重要的神秘儀式。

今次是自平成時代的1990年11月以來,時隔29年再有「大嘗祭」。

1990年11月,日本明仁天皇的「大嘗祭」儀式場面(美聯社)

天皇與天照大神「相向而坐」

儀式預定14日晚上在皇宮東御苑特設建築的「大嘗宮」舉行,至15日凌晨3時結束。大嘗祭會以相同的禮法流程反覆進行兩套儀式,整個過程不使用任何電器照明。

身穿白色「御祭服」的天皇會在微弱的光亮中,步入舉行核心儀式的祭祀殿堂「悠紀殿」,舉行「悠紀殿供餞之儀」。進入殿內後,天皇會在長明燈下走到被奉為先祖的天照大神的「神座」前,與之相向而坐。

他及後親自將使用悠紀田新穀製成的貢米、煮鮑魚、白酒和黑酒等祭品,擺放在神座上。然後,宣讀「御告文」及食用供奉神明的食物,感謝先祖保佑國泰民安和五穀豐登,並祈求先祖未來繼續保佑日本。

皇后則會身穿白色的十二單,在悠紀殿鄰近的殿堂禮拜。秋篠宮皇嗣夫婦等皇室成員,亦會身穿古代裝束列席儀式。天皇及後會稍作休息,並在翌日凌晨0時30分,進入另一個祭祀殿堂「主基殿」,按照相同的禮法流程舉行「主基殿供餞之儀」。

11月14日的大嘗祭儀式(Getty Images)

「最神密儀式」

儀式邀請包括首相安倍晉三在內的三權之長(立法、行政、司法機構的領導者)等約670名人士參加。觀禮嘉賓將在大嘗宮建築內入座,但由於外部沒有光亮,所以幾乎看不到天皇的身影,外界亦難以窺探儀式詳細內容,所以被譽為「最神密儀式」之一。

全國各地神社亦將準備在同日晚舉行祭典,響應祈福五穀豐收。在一系列儀式結束之後,大嘗宮將從11月21日到12月8日向公眾開放。或將可以與東御苑楓樹等的紅葉一同觀賞。公眾開放結束之後,大嘗宮將被拆除。

位於皇宮東御苑,專為大嘗祭特設建造的大嘗宮。(路透社)

🔻更多大嘗宮的圖片🔻

大嘗祭爭議

大嘗祭由於儀式富有濃厚宗教色彩,外界質疑這有違憲法政教分離規定,並在經費支付方面引起爭議,尤其是經費預算達到27億日圓(約7600萬港元),且專門為儀式建造的「大嘗宮」,在儀式結束後會拆卸,惹起部分民眾不滿、批評是浪費。

大嘗祭並非國事行為,屬私人皇室舉辦活動,費用應由日皇生活費的「內廷費」支付。不過,日本政府認為大嘗祭是每代天皇一生一次的重要傳統皇位繼承儀式,站在國家立場亦深切關心,所以認為費用由皇室公預算的「宮廷費」支付並無問題。

有學者認為,大嘗祭基於神道教儀式,有違憲法政教分離規定。有見及此,這次的大嘗祭基於社會情勢變化而減少經費支出。賓客由近千名減至近700人;大嘗宮的規模也縮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