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王駕崩】在位70年地位崇高 改朝換代憂再掀動盪

撰文:毛詠琪
出版:更新:

泰國王室宮務處周四(13日)晚上公布,泰王普密蓬逝世,終年88歲。
備受敬重的泰王普密蓬在位70年,見證多個動盪時刻,泰國多次恢復平靜都有賴泰王調停,儘管也有人質疑他多次默許政變。但無論如何,改朝換代終要來臨。
軍方今年八月舉行新憲法公投,擴充軍方制衡政府的權力,公投最終獲大比數通過,軍政府首相巴育承諾明年舉行大選,交還權力予民選政府。縱使公投顯示,民眾希望軍方可穩定政局,但不少反對人士早已不滿軍方把持朝政,被扣查噤聲的情況令關注。社會撕裂的禍根在他信時期已經深種,加上王儲哇集拉隆功不得民心,料難穩住政局,泰國新一波政治動盪似乎躲不過。

巴育獲泰王授權出任總理,但泰王已等不及明年的民主選舉。(資料圖片)

2014年,泰國發生反政府示威,以巴育為首的軍方藉此推翻時任首相英祿,把持朝政至今。泰國人對於政變並不陌生,那是當地自1932年實行君主立憲制以來第12次政變,也是一場相對順利的政變,持續6個月的反政府示威騷亂隨之落幕。

泰國軍方傳統上擁戴王室,擁有近乎神聖地位的泰王是他們的大靠山,沒有他承認的政變算不上成功。巴育在政變發生四天後正式獲普密蓬授權,成立國家和平與秩序委員會(NCPO)並出任過渡政府總理,掌握大權,反映政變至少是獲泰王默許。巴育今年八月發動公投修改憲法,加大軍方對上議院的控制權,並使民選政府按照軍方制訂藍圖治國。公投結果顯示,選民大比數贊成修憲,確信軍方提出的方案能整治貪污問題,穩定泰國社會。不過當地反對派及西方觀察認為,軍方未有交出權力的意欲,大選可能遙遙無期。

每年泰王生辰,民眾都舉國狂歡,上街慶祝。(資料圖片)

影響力極大 其他君主立憲國家難比擬

在君主立憲制下,泰王在政治體制上看來有名無實,但實際上發揮很重要的影響力,對奉行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來說是相當獨特的。普密蓬在位70年,是目前全球在任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是不少泰國人生來唯一的君主,對他的崇拜經歷了長時期建立,泰國人篤信他擁有非凡的睿智領導國家。泰國餐館、學校總會掛有普密蓬及王后詩麗吉的肖像,小學教科書中,也教孩子要永遠崇敬王室,因國王一直努力為人民謀幸福。

每當國家出現政治分裂,社會危機時,作為最高權威的泰王,經常都會介入「穩定局勢」,他曾經阻止軍方鎮壓示威者,但亦曾多次默許軍方發動政變推翻民選政府,要評說其功過並不容易。

然而泰王普密蓬在泰國地位崇高,卻是不爭事實。泰王生辰是舉國同歡的日子,為予以尊重,一切示威也要暫停。2013年底的反英祿政府示威鬧得沸沸騰騰之際,警方竟主動停用催淚彈及水炮對付示威者,雙方更達成協議「休戰」數天。每年來到這個日子,泰國都歡天喜地為泰王賀壽,穿上黃色衣服的民眾擠到曼谷街頭,揮着國旗向泰王獻祝福,臉上掛着笑容,洋溢着一種泰國人獨有的幸福。

泰國王室與軍政人物關係錯綜複雜。

王儲不得民心  王位交接的不安

沒統治實權,沒顯赫軍績,為何泰國人仍狂熱地愛戴着普密蓬國王呢?記者嘗試訪問一些泰國人,無論是身在當地,還是身在香港的,談到王室及繼承人問題都顯得相當避忌,不予置評。

泰國迎來改朝換代,當地民眾在八月的公投中展現躁動不安。褻瀆王室法令民眾噤若寒蟬,街上雖沒見示威,事實上有逾百名反對修憲人士在公投前夕被扣。反對派認為軍方是藉着王室奪權,褻瀆王室法只是一個幌子。

事實上,王室繼承人、王儲哇集拉隆功(Maha Vajiralongkorn)民望低、醜聞不絕,也令外界擔心一旦泰王駕崩,會令王室地位式微。今次通過軍方新憲法,民選政府未來20年須按軍方制訂藍圖施政,軍方委派的上議院將擁有選出總理的權利,不少分析員認為,這大概會造成日後「強軍方、弱王室」的局面,但他們普遍相信王位交接所帶來的「破壞力」沒有憂慮中般大。

泰國民眾手持海報,諷刺軍方把持權力。(資料圖片)

舉世無雙的褻瀆王室法

對於來旅遊的遊客,沙灘、金色佛寺、周末市集與大牌檔這兩年都沒什麼改變,但當地人倒會察覺到點點不同,示威少了,泰王雕像多了。外國媒體都關注到,巴育政府以《褻瀆王室法》(lèse majesté law)檢控民眾的大增情況,單計今年6月便有逾50人因此被扣押,比起2014年政變前每月少於10宗顯著增加。當中有人被指在學生話劇裏的演出影射王室成員,廁所牆壁寫侮辱字句,甚至的士上說了不該說而下獄的都有。

這泰國刑法第112條寫道:「任何詆譭、侮辱或威脅國王、王后、王位繼承人或攝政王的人,將被處以三至五十年徒刑作為懲罰。」關於這條法例,泰國當局以極廣的方式詮釋,相關的秘密審訊及重囚的情況不少,歷來發動多次政變的泰國軍方,也不時引用此法推翻民選政府,包括2006年推翻他信那次。

專門研究泰國政治的美國學者施特雷克富斯(David Streckfuss)便形容,泰國的褻瀆王室法堪稱舉世無雙,一條如斯陳舊的法律,竟然能在現代社會造成這麼大的影響。反對的人認為它已成為言論自由的最大威脅,有關這條法律及其效力的辯論正逐漸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