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新浪潮大師積葵利維特逝世 終年87歲

撰文:楊紫微
出版:更新:
有傳法國新浪潮大師積葵利維特近年受腦退化症(俗稱老人痴呆症)困擾,極少出席公開場合,圖為2009年時出席威尼斯影展留影。(Getty Images)

跳脫、突兀、隨性--五、六十年代興起的浪漫與輕狂,衝擊傳統制式電影法國新浪潮(La Nouvelle Vague)大師積葵利維特(Jacques Rivette)於周五(29日)在巴黎逝世,終年87歲。有指他近年受腦退化症(俗稱老人痴呆症)困擾。

著名電影雜誌《電影筆記》封面。(網絡圖片)

1950年代,積葵利維特與一眾新浪潮電影人如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杜魯福(François Truffaut)、伊力盧馬(Éric Rohmer)和查布洛(Claude Chabrol)等在著名電影雜誌《電影筆記》(Cahiers du Cinéma)上執筆,是電影界中首批影評人,對電影界影響深遠。

 

積葵利維特於1961年以《巴黎屬於我們》(Paris Belongs to Us)首次以導演身分出道,同時繼續作為《電影筆記》影評人活躍,後來更加入《電影筆記》編輯行列。雜誌在積葵利維特的帶領下談論更多政治問題,反映他本人信奉馬克思思想及當時躍動的思潮。

《不羈的美女》電影海報。(網絡圖片)

他的代表作包括《莎蓮與茱莉浪遊記》(Celine and Julie Go Boating)、《不羈的美女》(La Belle Noiseuse)等。後期作品《不羈的美女》取得空前的成功,以一個創作靈感枯竭的藝術家為主題,描寫其浴火重生的故事,令人聯想到希維特本人的藝術生涯,電影獲得法國康城影展評審團大獎的殊榮。

 

他的作品《Out 1: Noli Me Tangere》以超長片長見稱,達770分鐘,以超過12小時的長度成為英國電影分級委員會(BFCC)審查過的「長片之冠」。

法國新浪潮在1950年代出現,時值二次大戰後,年青一代對政治和社會感到失落,在對抗當時的文藝作品而行的反對偶像崇拜運動,與希望拍攝真實社會面貌的交錯下,構成了這種新型實驗電影。當中可分為「新浪潮」與「左岸派」兩個派系,前者由《電影筆記》筆者主導,強調個體紀實與自然拍攝手法,積葵利維特亦屬於此派系。後者更則重人性內心的刻劃,講究畫面細膩。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