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政變︱聯合少數民族 緬甸反軍政府示威尋找「共同敵人」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緬甸政變發生至今已接近兩個月,軍政府對示威者的鎮壓已造成逾500人死亡,反軍政府示威亦開始進入第二階段:示威者明白他們無法獨力面對軍警槍砲,他們需要「民地武」的協助,團結少數民族,讓軍政府成為共同敵人。

圖為3月27日,緬甸仰光的反軍政府示威者。(Reuters)

所謂「民地武」,是少數民族地方武裝組織的簡稱。緬甸人佔緬甸約七成的人口,集中在仰光等的中央區域,少數民族分散在各個行政區。多個少數民族擁有各自的武裝組織,過去一直與中央緬甸軍對抗,至近年陸續與緬甸政府和解,宣布停火。

這些少數民眾捲入了政變的漩渦,最近緬甸軍政府向鄰近泰緬邊境的克倫族發動空襲,有近3,000名克倫族的人民逃往泰國避難。克倫族武裝組織(KNU)發表聲明,稱緬軍正入侵其土地,誓言會捍衛到底,並呼籲國際社會向難民施援。

由被軍政府罷免的緬甸國會議員所成立的聯邦議會代表委員會(CRPH),在3月27日趁建軍76周年紀念發表聲明,呼籲組建聯邦軍隊。而在更早前的20日,就有報道指CRPH已成功遊說15個民地武加入聯邦軍,其中就包括了KNU。

CRPH在30日表示,他們有意重新組建「民族團結政府」(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並邀請少數民族參與,制定新憲法。CRPH拉攏少數民族的動機非常明確,他們希望聯合少數民族,對抗軍政府。

圖為2018年2月,撣邦少數民族的撣邦復興委員會領導的南撣邦軍。他們是其中一個表明支持反軍政府示威者的武裝組織。(Reuters)

除了政治外,在民眾的層面上,亦正出現一股「大和解」的氣氛。開始有愈來愈多的示威者開始聯同少數民族一同上街,甚至會有人舉起「我對羅興亞人事件感到懊悔」、或「我支持克倫族人」的標語,一種「放棄民族仇恨,共同面對敵人」的風氣正在出現。

在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實質領導的年代,雖然全國民主聯盟曾表明有意與少數民族共存,但羅興亞人事件顯示緬甸人對少數民族依然存在深刻的歧視。

一些少數民族視這次是改變緬甸政治,讓其更能包容少數民族的機會。

雙月刊《外交政策》引述一名克倫族的商人表示,大多數非克倫族的人都不了解他們過去在抗議什麼:「但自政變以來,他們終於親眼看見了軍事獨裁統治的殘酷行徑。」「我相信當前的示威活動為我們帶來了團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