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的歐洲之旅 成功宣傳他的抗衡中國政策了嗎?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北約峰會6月14日結束發表聯合公報,表明中國會為北約帶來系統性挑戰。這次是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訪問歐洲的第二場重要會議。拜登要推銷的抗衡中國政策,獲得歐洲各國的支持了嗎?

圖為6月14日,比利時布魯塞爾。拜登出席北約峰會記者會。(Reuters)

在拜登這次前往歐洲之旅前,外間均有分析指這次拜登歐洲之行,除了是要宣示美國作為「世界領導者」的回歸外,亦要推銷其聯合抗衡中國的政策。

儘管美國拒絕與中國爆發新冷戰,但表明會視中國的專制與其擴展世界的影響力為挑戰。拜登在多個場合上,亦表明要與中國競爭。

在北約峰會結束,發表聯合公報後,中國批評北約延續冷戰思維,抵毀中國和平發展。中國會與北約發生磨擦,是因中國視美國與其盟友一直試圖破壞其核心利益,北約則視中國的價值從根本上與北約水火不容。

但北約成員有30個,由美國到土耳其橫跨大西洋,各國有着各自不同背景和利益,政治分歧時有發生。土耳其在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時期,購買俄製防空系統,引起美國強烈不滿就是一個好例子。

在峰會結束後,各國領袖亦特別在講話上,為北約的聯合公報言辭降溫。不論是德國、法國、還是北約秘書長,也表明無意挑起新冷戰,視中國為敵人。

圖為6月13日,拜登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英國舉行的G7峰會上互動。(Reuters)

在G7的會議上亦然,儘管中國成為了3天會議上其中一日的主題,會後亦點名中國,批評其在香港及新疆人權問題和不公平的貿易舉措,但成員國同樣表明G7不是「抗中俱樂部」。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會後亦強調,G7不是要與中國為敵。

但即使不是與中國為敵,歐美國家在應對中國問題上也將會聯合起來。惟與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全面打壓時期不同,拜登與歐洲傾向採取在一部分地方與中國合作,一部分地方與中國抗衡。如美國早前派出氣候特使克里(John Kerry)往中國,表示美國必須與中國合作處理全球氣候變化問題。

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北約峰會後表示,不應該低估、亦不應高估中國,北約需尋求平衡的對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