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丹麥海港浴場善用海濱與民同樂 維港水質惡劣泳棚難仿傚

撰文:甄梓鈴
出版:更新:
丹麥建築師推出Urban Rigger計劃,在海上興建漂浮貨櫃房屋。(Urban Rigger 網頁圖片)

哥本哈根的海水清澈見底,但這種優良的水質並不是天賦的。許多年前,工業污水和廢料以及船隻排放的油類物質,加上海藻,嚴重污染了當地的海水。

1995年,丹麥政府斥巨資擴建污水處理廠提升排水系統,以改善水質和城市環境。經過多年的努力,哥本哈根港口水質大幅提升,讓市政府能開放更多海港浴場,促進了城市的復蘇。

維港泳棚的可行性                                   

2016年3月特首梁振英撰寫網誌,建議在中環IFC一帶設立現代化海濱泳棚,讓上班族午飯後游泳20分鐘。這個構想與哥本哈根興建海上浴場有點相似,能否真正實現,最大的困難在於水質問題。維港的海水污染一直備受批評,由16名香港建築師及城市規劃師等籌組成的「CoVision16」對《香港01》表示,維港水質正在改善,但香港的整體水質卻因浮動垃圾增加而惡化,仿效哥本哈根確有難度;況且,在維港水域內設置永久海上泳池,也受到保護海港條例的限制。

前些時,夏威夷公共廣播電台總監Bill Dorman曾在節目中質疑維港是否適宜游泳:「如果見過,或者聞過維港的海水,你便會懷疑,在這裏游泳或釣魚是否好建議。」

不過,香港建築學組織JOKE Architects兩名年輕設計師葉子聰 (Kenneth Ip)和嚴文清 (Joey Yim)則認為中環泳棚的理念非常好,有利改善城市與維港關係。葉子聰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在中環搭建泳棚之前,首先要考慮放寬沿維港海旁設置的圍欄限制,「游泳絕對是體現城市和海濱之間的互動作用⋯⋯雖然香港建設了許多海濱空間,例如尖沙嘴海旁,但城市與維港水域之間隔着多層欄杆,以防人們意外墮海,而其他城市的海岸線都沒有圍欄阻隔。」除了游泳之外,葉子聰建議維港舉辦多些水上活動,例如潛水和划艇,拉近人與水之間的距離。

香港建築學組織JOKE Architects設計師 葉子聰(左)及嚴文清(右)

把海港視為潛在發展區

對於丹麥建築師推出Urban Rigger計劃,為哥本哈根學生設計經濟實惠的海上漂浮屋,葉子聰表示,香港也面對房屋問題,所以哥本哈根的海上漂浮屋值得參考,這是解決住屋不足的方法之一。他說:「重要的是,這項計劃是否跳出了傳統框架。Urban Rigger並非在陸地上建屋,而是將整個港口視為潛在發展區,這種創新思維有助刺激香港的發展。」

葉子聰指出,哥本哈根人普遍接受與水互動,視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水上生活並不是那麼難。相比之下,香港沒有這種文化。要是真的興建海上建築,都市人可能較難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