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開鑼 六大要點看懂複雜選舉制度︱新聞教室

撰文:洪怡霖
出版:更新:

德國9月26日舉行聯邦議院(Bundestag)選舉,在現任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將卸任的情況下,這次選舉結果攸關她的接班人是誰。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制度素來複雜,尋求結合直接選舉和比例代表制的優點,並防範德國史上犯過的錯誤,即在一戰和二戰期間、魏瑪共和(Weimar Republic)時期的脆弱政治結構。

選票上一欄選人、一欄選黨

選民前往票站時,獲發的選票上有2欄,分別選擇選區候選人和政黨。

第一票(Erststimme)選人,依照最高得票者當選制,各選區最高票數的候選人當選。德國分為299個選區,當選人會在聯邦議院佔有一席。人口較多的州份,選區也比較多,因此會比人口較少的州份選出更多議員。

不屬任何黨派的獨立候選人若取得至少200名支持者聯署,也能參選。

第二票(Zweitstimme)是用來再產生另外299名議員。選民把這張票投給自己喜歡的政黨,這將決定各黨在聯邦議院中所佔議席的比例,也就是比例代表制。

德國大選:圖為9月23日,各黨候選人在柏林參加電視辯論。(AP)

這樣的設計讓選民可以將票投給不同政黨,例如第一票投給基督教民主聯盟(CDU,簡稱基民盟)候選人,第二票投給自由民主黨(FDP)。

超額席位

原則上,地方直選議席和政黨比例議席各佔一半,即299加299等於共598個議席。

雖然第2票決定各黨在整個國會議席的比例,但如果出現個別政黨贏得的地方直選議席較政黨比例議席多的情況,為保證每位贏得選區的候選人都有議席,這些多出來的議席可得到保留,叫做超額席位(Overhang Seats)。

多出來的超額席位導致議席總數增加,因此德國聯邦議院目前有709名議員。

5%門檻

政黨必須在第2票中拿下至少5%選票才能進入聯邦議院。這項制度旨在防止過小政黨進入聯邦議院,造成像1920年代魏瑪共和時期出現過的亂象。

總理如何產生

德國總理並非由選民直接選出,而是由新一屆聯邦議院議員投票產生。代表在聯邦議院選舉中贏得最多選票的政黨候選人,通常會與其他政黨結盟,確保取得足夠選票成為總理。

選舉簡介

全國有8.8萬個投票站,選民26日上午8時至下午6時可進入票站投票。票站的民意調查結果會在當天下午6時、停止投票後隨即公開,臨時結果在翌日上午發布,而正式選舉結果則在數周後才出爐。

德國大選:圖為2017年,柏林民眾在票站排隊投票。(AP)

德國選民結構

德國聯邦統計局(Federal Statistics Office)數據顯示,今年全國大選中,18歲以上、符合投票資格的選民有6,040萬人。其中3,120萬為女性,2,920萬為男性,約280萬人為第一次投票的「首投族」。

德國逾三分之一選民為60歲以上長者,這代表德國年長一輩對選舉結果更具影響力。

相較2013年奇低的投票率,2017年聯邦議院投票率回升至70%左右。《德國之聲》指,民粹主義興起讓原本不大愛投票的選民有更高投票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