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伊啟動25年全面合作協議 伊媒稱美國霸權終結

撰文:施予
出版:更新:

1月15日,中國外交部網站通報稱,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14日在江蘇無錫同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Hossein Amirabdollahian)舉行會談,雙方宣佈啟動兩國全面合作計劃落實工作。

綜合媒體1月16日報道,上述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國際媒體的關注。

其中,伊朗方面展現出了歡迎的態度。此次參與會面的阿卜杜拉希揚表示,中伊之間關於擴大雙邊關係的會談取得了「非常好的進展」。伊朗駐華大使克沙瓦爾茲扎德(Keshavarzzadeh)在社交媒體上認為,啟動兩國全面合作計劃落實工作,是此行的「重要成果」之一。

伊朗負責對外宣傳的英語媒體Press TV更是寫出這一標題:中伊協議,華盛頓霸權的終結?

《華爾街日報》發表長文解讀中國和伊朗的本次會談稱,伊朗當前正試圖加強與中國、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的關係,幫助它「繞過」美國的制裁,恢復自身經濟。而在2018年美國特朗普政府單方面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並重新制裁伊朗後,中國已經成為伊朗的重要經濟線。雙方2021年3月簽署的25年全面合作協議,便是重要象徵。

據《紐約時報》、彭博社等外媒此前報道,儘管協議的具體內容並未公布,但有知情人士表示,此次協議細節與前年披露的文件內容基本相似:中國將在未來25年內投資伊朗電信、基礎設施等數十個領域,價值高達4,000億美元,並將獲得伊朗的常規石油供應。

大宗商品數據提供商Kpler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平均每天從伊朗進口至少59萬桶石油,為恢復制裁以來的最高水平。

與此同時,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也將在近期訪問俄羅斯。

伊朗外交部方面稱,預計練過在訪問期間簽署一項為期20年的合作協議,促進貿易和軍事關係。

不過,《華爾街日報》誇大了美國製裁的威力。報道稱,在美國繼續實施制裁的情況下,不知道中國和俄羅斯會為伊朗「承擔多大的風險」。

文章關注到,伊朗正在與亞洲其他幾個國家達成協議,用石油和天然氣換取其所需的產品。伊朗與斯里蘭卡簽署了一項協議,用石油換區斯里蘭卡的茶葉和其他物品。2021年11月,伊朗與巴基斯坦簽署了一份類似的協議,用天然氣換取大米。伊朗官員說,他們還在與土耳其公司以石油和天然氣為條件,談判國內房屋基建問題。

路透社亦報道稱,中國和伊朗簽署了為期25年的合作協議,將伊朗納入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這一計劃旨在「顯著擴大」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引起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廣泛關注」。

另一方面,中國在聲明中批評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的措辭,也引起西方媒體的關注。路透社在標題中寫道:「合作協議的簽署,中國猛烈抨擊美國對伊朗的制裁。」

文章提到,是美國在2018年率先退出伊朗核協議,重新實施了嚴重損害伊朗經濟的制裁,聲稱這些條款不足以遏制伊朗的核活動、彈道導彈項目和地區影響力。一年後,伊朗才開始逐漸違反協議,重建濃縮鈾儲備,並安裝先進的離心機以加快產出。

《華爾街日報》則沒有提到美國率先退出核協議,反而指責伊朗「可能會開發製造核武器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