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警告:西方制裁行動適得其反 各國可能會削減美元儲備

撰文:蘇梓墨
出版:更新:

據財聯社報道,近日在接受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採訪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第一副總裁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警告稱,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採取的制裁措施,更具體一點地說,凍結俄羅斯央行持有的美元和歐元外匯儲備,可能會適得其反,導致其他國家央行更不願意持有大量的美元和歐元外匯儲備。

幾十年來,以美元為基礎的國際金融體系一直以自由市場原則為基礎。但現在,當一家獨立的央行被凍結外匯儲備時,西方國家公然違背了這一原則,其他央行也不得不考慮自己什麼時候會成為下一個被制裁的對象,儘管這種可能性比較小。

最終,許多國家可能會重新考慮持有外匯儲備的結構,因為嚴重依賴於美元是如此的不明智。

戈皮納特告訴《外交政策》:「我們可能會看到一些國家重新考慮某些貨幣的儲備量。」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全球支付體系正在「日益分裂」。戈皮納特指出,傳統上被認為是世界儲備貨幣的美元,不太可能面臨「迫在眉睫的滅亡」。不過,根據烏克蘭危機持續的時間,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影響。

實際上,俄羅斯已經伊朗和印度等國家開發新的支付體系,印度出口組織聯合會本周表示,預計印度與俄羅斯之間的盧比盧布兑換機制可能在下周出台,這將使印俄之間的貿易繞開美元。

在談到俄羅斯主權債務違約的前景時,這位IMF高級官員表示,此事對全球經濟的潛在影響將是有限的,不會構成「系統性風險」,因為「從全球角度來看,我們看到的數字相對較小」。

戈皮納特補充說,另一方面,對俄羅斯來說,違約將產生長期後果。她稱:「當你違約時,重新進入市場並不容易,這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自2014年以來,俄羅斯央行逐步剝離了大部分美元資產儲備,但美元、歐元和英鎊仍佔其儲備量的50%以上,分佈在法國、德國、日本、英國、美國、加拿大和澳洲等國家。

另外,俄羅斯並不是唯一這麼做的國家。拉美國家逐漸分散其外匯儲備,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包括增加人民幣等替代貨幣的比重。

當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並不是唯一一個強調這一趨勢的機構。就在前幾天, 高盛發布了一份報告。高盛認為,目前美元強勁表現不可持續,短期走勢將取決於俄烏衝突變化及美聯儲緊縮政策的變化。中長期角度,俄烏危機引發的「去美元化」可能導致美元持續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