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地震六周年】福島學童走不出歧視陰影  重建之路仍漫長

撰文:甄梓鈴
出版:更新:

今天是日本東北大地震6周年。當年為避難移居他鄉的災民至今仍飽受歧視,甚至有學童因遭到「核避難欺凌」而造成難以磨滅的心理創傷。最新調查發現,有三分之二的避難者曾面對滋擾或歧視,情況令人擔憂。除此之外,全球消費者對輻射不安難除,福島產品銷售仍陷苦戰,城市重建速度緩慢。

東京一所小學周五(10日)舉行防災演習,學生模擬遇到地震的情境。 (路透社)

   「有輻射的孩子」

「女兒被同學稱呼做『有輻射的孩子』,聽到都心痛。」一名來自福島災區的母親對《路透社》記者說。這位母親不願透露姓名,她在地震中家園盡毀,與家人逃到他鄉避難,其女兒受到核輻射的影響,出現頭痛和體重下降等情況,所以經常請病假,無法好像其他同齡孩子般,健康快樂地成長。

談起災後新生活,這位母親形容一家人都飽受歧視,女兒在新學校不但得不到安慰同情,同學都把女兒標籤為福島的孩子。《朝日新聞》最新調查顯示,近三分之二逃離福島的災民面對着歧視,部分學童受到同學欺凌。

相關文章:【311地震六周年】「奇蹟之松」見證重建 搜索隊繼續尋找失蹤者

調查發現,近三分之二的福島學童遭受同學欺凌。圖為東京一所小學舉行防災演習。(路透社)

  「核避難欺凌」成社會常態

日本傳媒去年更揭發,一名來自福島的14歲男生,被同學標籤為「細菌」,因遭到欺凌而萌生自殺念頭,甚至遭同學勒索多達150萬日圓(約10萬港元)。教育部門最初拒絕進行調查,直至受害人律師介入才答應,事件引起社會嘩然。

由於欺凌問題日趨嚴重,政府專家委員會對學校提出新指引,支援這批避難學童,協助他們重過新生。 分析認為,民間對福島災民的冷淡,主要是因為大部分日本人不認為福島災民是受害者,社會對輻射的偏見也是禍根。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附近一帶仍掛着禁止進入的警告牌。(路透社)

  消費者對福島食品戒心稍降

《日經新聞》報道,日本消費者廳周三(8日)公布一項調查,發現消費者對購買福島食品感到猶豫佔整體的15%,與半年前調查相比,下降了1.6個百分點,是2013年實施調查以來最低紀錄。這項民調是針對311災區約5000名居民。

不過,福島核災發生之初,曾有超過50多個國家及地區禁止進口日本出產的米和水產品等,其後加拿大、新西蘭、澳洲等國陸續撤銷禁令,目前台灣、中國、韓國等還規定禁止部分食品進口。日本消費者廳表示,將實施一系列檢查措施,增加消費者對購買福島食品的信心。

福島縣依照中央政府的規定,含輻射物超標的食品,不得在市面流通。2012年起至今持續實施檢查,2015年以後已沒檢測出有超標的米,但福島米銷量仍處於低迷狀態。至於福島產的日本酒,因為在國際酒評會奪得金牌,銷情平穩。去年在日本三重縣伊勢志摩舉行的G7高峰會,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還致送福島產的日本酒給各國領袖。

地震災區的重建工作緩慢。(路透社)

  重建緩慢 福島民眾不願回鄉

這些年來,日本政府在賑災工程上,除了加稅擴大高額重建資金、鼓勵企業聘用受災居民的補助經費達2900億日圓,更鼓勵企業前往福島設廠投資,讓福島居民有所期待。但事發至今,核電廠問題尚未解決,更傳出重建經費遭全國30家企業冒領等醜聞,令外界質疑政府重建災區的決心。

雖然福島第一核電廠周邊部分地區陸續解封,調查卻發現許多福島居民都不願意重返家園,重建之路緩慢是居民不滿的原因之一。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周六(11日)出席在東京舉行的哀悼儀式。(路透社)
日本宮城縣南三陸町的民眾周六(11日)向死難者致祭。(美聯社)
有示威者周六(11日)戴上面罩在東京的國會外集會,呼籲關注核洩問題。(路透社)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