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閉邊緣到起死回生 員工高呼《查理》不死

撰文:陳冠東
出版:更新:
一年前法國民眾高舉「我是查利」標語上街以示支持(路透社資料圖片)

《查理周刊》出版恐襲一周年特刊,裡面除了有法國文化部長佩瑞琳(Fleur Pellerin)等名人撰寫的文章外,還內附一篇由周刊編輯主任蘇里索(Laurent Sourisseau)所寫的社評,回憶他多年來在《查理周刊》的工作,在經歷眾多危機後仍然屹立不倒,理念始終如一。

社評內寫到《查理周刊》「自1970年創刊以來,死亡一直與它形影不離」。一群愚昧無知,迷信不同宗教的狂熱分子因周刊不斷調侃他們的信仰,早已恨不得將《查理》置諸死地。6位創辦人卻未有因大眾的厭惡而卻步,他們總會將自己的想法以文字和圖畫的形式,在《查理周刊》上顯現。當周刊在1982年因財政問題「死亡」時,整個法國傳媒界依然對周刊嗤之以鼻,有日報甚至寫出「《查理》必須死!」的字句,彷彿《查理》不應存在於世上一般。

新聞工作者是言論自由僕人,而不是擁有者,言論自由亦不應成為反擊仇家的工具。
《查理周刊》編輯主任蘇里索(Laurent Sourisseau)
報攤正擺賣查利周刊最新一期的特刊(路透社圖片)

社論中又憶述,《查理周刊》於1992年復刊後,一直因財政問題在死亡邊緣徘徊,在襲擊發生前只能運作多數個月,但襲擊令全法國一夜之間都在看《查理周刊》,延續了它的生命。這位在事件中僥倖生存的編輯主任更表示那些「兩蹄混蛋」不能催毀周刊各員工多年來的心血,指他們在有生之年不會目睹《查理》死亡的一刻。

當談到言論自由時,蘇里索強調新聞工作者是言論自由僕人,而不是擁有者,面對仇敵攻擊時,周刊只會以他們的創意去反擊,言論自由亦不應成為反擊仇家的工具。他更認為去年的事件是對立刊信念的一個考驗,在文末中更指世俗主義者及無神論者的價值觀,比宗教信徒的力量更能對抗邪惡,繼續抨擊信仰。

躍居全國最富有刊物之列

蘇里索在社評中多番提及《查理周刊》經歷的經濟危機,更指在襲擊發生前,周刊的營運資金只能在支撐多數個月,瀕臨倒閉邊緣,但在去年1月7日之後周刊的命運卻有180度的轉變。成千上萬的法國人以訂購為表支持周刊營運,使《查理》成為法國其中一家最富有的出版商。

但錢財及名氣亦為周刊帶來壓力,有該周刊的記者表示《查理》已不是以前的《查理》,事件的生還者彷彿從未回復過來,而周刊兩位主要的漫畫家呂齊耶(Rénald Luzier )和蘇里索都宣佈不會再繪畫先知穆罕默德,呂齊耶甚至已經離開了公司。同樣離開了《查理》的佩盧(Patrick Pelloux)就指周刊雖然在事件後成為了言論自由的象徵,但同時周刊不情願地背負了更多社會責任,所收到的批評亦比往日更多更嚴厲,過去無畏無懼的《查理》已經逐漸逝去。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