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定未來」美國躲不過 MIT教授:八成人如活在發展中國家

撰文:楊紫微
出版:更新:

要「分裂國家」,不一定要用政治。
麻省理工大學(MIT)經濟學教授特明出新書,指世上最富有兼最大經濟體的美國,已被一把經濟利刃一分為二,分裂出「人生贏家組」和「輸在起跑線組」。前路一片灰,怎辦?特明的解決方法,竟是參考荷里活電影《NASA無名英雌》。

紐約曼哈頓中城區,數名女性在拍攝時尚照,與在旁的露宿宿對比強烈。(路透社資料圖片)

美國有三大支撐經濟增長的中流砥柱,分別是金融、科技及電子(Finance, Technology, Electronics,簡稱FTE),投身這些行業的兩成的美國人稱得上是人生贏家,家庭背景讓他們接受良好教育、找到好工作、手握人脈,在人生路上無往而不利,對生而為美國人感到驕傲。

這20%人可能亦代表了外界美國的印象,事實上,有八成美國人生活在被人生贏家的光芒照耀下的陰影當中。他們背負着沉重債務,工作和家庭關係亦不穩定;這兩組人有着兩個截然不同的財政系統、住屋情況和教育機會。而低收入行業者要往上流,更是荊棘處處。

延伸閱讀:「希望從未成真」 美國中年白人男性成「絕望一群」 死亡率趨升

紐約有大量求職者排隊輪候進入一個大型招聘會場。(路透社資料圖片)

   分岔路上難「轉線」 輸在起跑線注定跑輸?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教授特明(Peter Temin)在他的新作《消逝中的中產階級:二重經濟中的偏見與權力》(The Vanishing Middle Class: Prejudice and Power in a Dual Economy)中,提出美國在經濟上不再是單一國家,而是分裂成二。

美國雖是世上最富有兼最大經濟體,但經濟和政治結構上越來越像發展中國家,更進入了經濟倒退。其中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基建,美國的路和橋不像日本或荷蘭等先進國家,反而與委內瑞拉和泰國有幾分相似。特明教授用上著名經濟學家劉易斯(Arthur Lewis)的二元經濟論,發現美國有大量與發展中國家的相同之處,例如低收入組別對公共政策的影響力小得多。

要以一己之力逃出低收入組別,談何容易。教育機會是指引你向逃生門的一顆明燈,但只有一紙文憑卻是遠遠不夠。教育需要從小做起,這又再次回到家庭背景的問題;而即使手持大學學位作為社會入場券,你仍會發現不少厚職的入職條件其實是人脈--沒有介紹人,原來連遞上入場券的入口也找不到。

延伸閱讀:貧富兩極化 打同一份工實質收入遜父輩 中產難再撐起美國

黑人在美國求職路窄,難以向上流動。(路透社資料圖片)

   《NASA無名英雌》 不要預先決定贏家的結構

這種龐大分裂的源頭,可以追溯回1970年代,工人開始依據生產力出現薪資分野,而政客越發向人生勝利組的FTE行業傾斜,政府由追求公義的普世主義,搖身一變追求自由市場下的個人主義。

特明又指,美國一直深明如何終結這個問題,但遲遲不落手解決。例如將預算由軍事撥至民生事務上,中產階級便不會消亡得如此迅速。又可以擴充教育資源比例,將監禁犯人用的預算,用以改善美國人文及社會資本等。

美國社會中的種族和性別歧視依舊,黑人畢業生很多時候只可成為教師、社工或公務員,而非由白人長年主導的高收入專業工作,如科技或金融行業。

特明以電影《NASA無名英雌》作比喻,戲中3名黑人女性突破當時社會為她們的身分設下的重重難關,為美國太空探索發展揭開新一頁:「但今日我們失去了找出這種人才的能力。我們有一個預先決定了誰勝誰負的結構,我們沒有充分利用所有可為經濟發展作貢獻的人。」

(inet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