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國智庫報告促使中國收緊數據庫海外訪問限制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美國媒體引述知情人士稱,中國最近限制海外訪問中國數據庫的行動,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美國智庫發布了一連串關於中國在敏感領域做法的報告,引起了政府官員的警覺所致。

《華爾街日報》星期天(5月7日)引述多名知情人士稱,由於擔心西方國家和機構開展的線上探查,中國官員對數據安全愈來愈關注。在一些基於公開訊息的報告引起中國高級官員的警覺後,官方開始採取一系列行動,確保他們能夠掌控中國故事如何講述。

這一系列行動包括擴大反間諜法的範圍,加大對審計機構、管理顧問公司和律師事務所等專門收集訊息的外國企業的施壓,以及收緊了外國智庫、研究公司以及其他非金融實體對中國數據庫的訪問。

上述知情人士稱,引起中國警覺的報告包括美國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 at Georgetown University)以及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撰寫的分析報告。其中幾份報告使用了開源數據,並重點提到了中國政府認為敏感的領域,例如所謂的「軍民融合」,即中國的民用研究和商業部門與國防部門之間相互促進,以提高中國的軍事能力等。

另一份引起中國有關部門注意的報告,是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2022年6月發布的題為《晶片扭曲》(Silicon Twist)的政策簡報。該報告聚焦於中國軍方如何獲取由美國公司設計的、在台灣和韓國製造的先進制程芯片。

據向中國有關部門諮詢過的人士稱,北京方面也在關注該中心編製的名為《中國人才計劃追蹤》(The Chinese Talent Program Tracker)的目錄,其中涉及中國部份旨在招募學者和學生以支持本國戰略目標的計劃。

報道稱,由於決策過程不透明,加上缺少與中國企業及有關部門直接接觸的渠道,很多西方智庫和研究機構已經不得不使用互聯網來查詢有關採購、公司所有權和政策的訊息。而隨着中美競爭日趨激烈,這種線上探查讓中國政府愈來愈擔心中國數據的安全。

報道稱,有中國官員表示,多家總部設在華盛頓的智庫已經挖掘中國的開源數據,來幫助證實美國採取強硬對華政策是正確的,比如加大力度限制向中國公司銷售高科技產品的政策。

據向中國有關部門諮詢過的人士說,中國國家互聯網訊息辦公室(中國網信辦)2023年3月通知了多間中國數據提供商,要求限制海外訪問數據庫,這些數據庫涉及企業註冊訊息、專利、採購文件、學術期刊和官方統計年鑑。

此前,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又稱中國知網)也通知了外國大學和其他研究機構,稱它們對知網數據庫的訪問從4月1日將受到限制。

中國網信辦沒有回覆《華爾街日報》的置評請求。

據知情人士透露,萬得訊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Wind Information)正在對尚未完成,以及即將到期待續的合約進行合規審查,這也是中國政府為限制海外獲取中國數據所採取的部份舉措。萬得的經濟、金融和企業數據被國內外的分析師和投資者廣泛使用。

除了對與美國智庫之間的合同加強了審查,萬得最近還切斷了外國對特定數據集的訪問,比如涉及到公司註冊訊息的數據。

報道稱,在中國經濟和政策方向存在更大不確定性之際,加強對訊息訪問的限制使分析師和投資者對官方未明確說明哪些類型的數據被禁止訪問感到焦慮困惑。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