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訪德|中德關係今非昔比 德國政府將告別過去對中模式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國家國務院總理李強6月18日抵達柏林,展開第七輪中德政府磋商及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兩國磋商的主題是「持續的共同行動」(Acting sustainably together),但中德的合作已明顯出現裂縫。

中德經貿合作緊密,中國2022年連續7年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貿易額達到3000億歐元。自2011年起德國持續與中國舉行雙邊磋商——這種形式的高級別對話一般只會在特別親密的伙伴國家中才會舉行,在2014年中德更發展成「全面伙伴戰略關係」。但在今天,中國還多了一個「競爭者」及「戰略對手」的銜頭。

例如在6月初於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上,德國防長皮斯托里烏斯(Boris Pistorius)與李尚福會面時,要求中國停止招攬德國空軍軍官參與訓練中國空軍培訓飛行員。德國批評北京正利用一切機會,獲得關鍵技術或能力加強自己的工業和軍事基礎。

圖為6月17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柏林出席活動。朔爾茨上任後調整了德國對中國的立場。(Reuters)

由社會民主黨(SPD)、綠黨和自由民主黨(FDP)聯合組成的政府聯盟告別了前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時代。政府在發表外交關係中,中國被提到了12次,包括寫道:為能夠在與中國的系統性競爭中實現德國的價值和利益,需要在歐盟-中國共同政策的框架下,在德國制定一個全面的中國戰略。但因內部分歧,相關戰略尚未正式公布。

德國外交政策協會研究所所長桑施耐德(Eberhard Sandschneider)表示,戰略延遲發佈的事實可能對會談有利,因如果現在有一份對中國批評的戰略報告出來,中國可能會把磋商取消。而德國政府內部分歧也是個公開的秘密,特別是在綠黨和社會民主黨之間,前者說對應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後者則表示應務實而非敵對。

總部設在柏林的墨卡托中國研究所指出,相信2023年的磋商將有所不同,德國政府將告別過去的模式,宏偉計畫不會再現,且不會再締結重大商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