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局勢|瓦格納兵變與俄軍長年積怨引爆 兩股勢力矛盾交纏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在俄烏衝突中,近期的巴赫穆特(Bakhmut)之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本文獲「康香文化」授權轉載,撰文:勇勇

「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這支僱傭軍可以說是俄軍目前在前線最能打的部隊,但是損失也特別慘重,據說在巴赫穆特已經傷亡數萬人。

近日老闆普里戈任大罵俄軍,先是指責俄軍為「瓦格納」僱傭軍提供彈藥供應不力,威脅要撤出巴赫穆特。在俄軍允諾提供足夠彈藥後,普里戈任又指責負責掩護「瓦格納」側翼的俄軍臨戰脫逃,造成「瓦格納」側翼受敵。而俄軍則指責是「瓦格納」僱傭軍首先逃跑,造成俄軍重大損失。雙方相互攻擊,相互推卸責任,可見矛盾很深。

圖為2023年5月25日影片截圖,顯示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創辦人普里戈任(Yevgeny Prigozhin)正在巴赫穆特(Bakhmut)講話。(Reuters)

有網友說,「瓦格納」僱傭軍與俄軍互罵是在演雙簧(編按:或稱「扯貓尾」,意即兩人串通一氣,一唱一和地矇騙他人),是故意示弱,想引誘烏克蘭軍隊把更多的兵力填入巴赫穆特的戰鬥之中,然後更多地殲滅烏克蘭的軍隊,給予對方更多的消耗。這種說法,很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對戰爭謀略的理解,但並不符合事實。

首先,幾百年來俄羅斯軍隊打仗從來不靠奇謀妙計,都是依靠蠻力,靠火力、人力去橫推,所以像這種中國式請君入甕似的奇謀妙計並不符合俄羅斯的戰術思想,俄羅斯歷史上也沒有過「誘敵深入」的先例。

俄烏戰爭:圖為烏軍2023年6月19日發布影片截圖,可見數名身處巴赫穆特(Bakhmut)的烏軍士兵聚集。(Reuters)

其次,俄軍的目標是佔領巴赫穆特,後面還要攻取烏克蘭更多地方。如果能夠迅速結束戰鬥,盡量減少損失,沒理由讓這個小鎮拖住俄方11個月,不然以後的仗還怎麼打?再次「瓦格納」僱傭軍自己損失很大,也需要迅速結束巴赫穆特戰鬥,轉入休整。

最後如果這是俄羅斯的一個圈套的話,烏克蘭軍方也不傻,不會調兵向中國網民都知道的圈套裏面鑽。

現在巴赫穆特戰鬥變成持久戰純屬俄方打不動的結果,而不是俄方用來消耗烏克蘭的設局。所以「瓦格納」僱傭軍和俄軍相互對罵絕對不是唱雙簧,而是雙方矛盾激化的反映。

俄烏戰爭:圖為烏軍2023年6月15日發布影片截圖,顯示烏克蘭戰區巴赫穆特(Bakhmut)淪為一片廢墟。(Reuters)

事實上,「瓦格納」僱傭軍和俄軍之間的矛盾很深,這個矛盾除了雙方的領導層爭奪功勞的矛盾以外,更主要的是軍事體制上的矛盾。「瓦格納」僱傭軍名義上是老闆普里戈任的私人武裝,不屬於俄羅斯國防部領導的國家武裝力量。實際上在俄羅斯,「瓦格納」僱傭軍不單純是私人武裝,而是受俄羅斯最高層指揮的一支軍隊,主要工作是去做一些俄羅斯政府和軍隊不方便出面的事情,比如和西方國家在非洲爭奪勢力範圍,在敘利亞打擊極端組織等。作為獨立於俄軍存在的一支武裝力量,長期以來,「瓦格納」只裝備了輕型武器。在非洲、在敘利亞,戰鬥強度低,輕型武器一般也夠用了。但是在高強度的俄烏衝突中,只有輕武器是不夠的,「瓦格納」需要大量的重武器,政府又不方便直接提供,就只能向俄軍借,比如說「瓦格納」僱傭軍已經向俄軍借了坦克、大炮、裝甲車、戰鬥機等重裝備和大量彈藥。戰鬥中還需要俄軍提供各種火力支援,他們才能夠打仗。

這就出現了一個體制上的矛盾,一方面,「瓦格納」僱傭軍可以不聽國防部指揮,按自己的辦法打仗;另一方面,俄羅斯最高層又命令國防部配合和幫助「瓦格納」打仗。如果打了勝仗,那麼這個戰功就是「瓦格納」的。如果打了敗仗,「瓦格納」僱傭軍大可以把責任推給俄軍,說俄軍配合不力或者物資供應不力等等。

對俄軍來說,「瓦格納」僱傭軍是外人,支援「瓦格納」僱傭軍打了勝仗對自己沒有好處,打了敗仗自己落一身騷,當然就不會待見「瓦格納」僱傭軍,也不會有支援的積極性。

圖為2023年5月25日影片截圖,顯示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創辦人普里戈任(Yevgeny Prigozhin)正在巴赫穆特(Bakhmut),與旗下士兵交談。(Reuters)

所以,俄正規軍和「瓦格納」僱傭軍不斷鬧矛盾,都想爭奪戰功,把失敗的責任推給別人。近日「瓦格納」老闆普里戈任大罵俄軍的負責人和國防部,雙方矛盾公開化。

西方和烏克蘭媒體大肆散布「瓦格納」僱傭軍和俄羅斯正規軍不和的消息,就是想進一步挑動雙方對立,鷸蚌相爭,得利的只能是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