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東盟在緬甸問題上 需堅持實行五點共識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東盟必須堅持五點共識全面落實,並維持緬甸派非政治代表出席東盟峰會和外交部長會議的立場,否則公信力將被削弱。

李顯龍總理星期二(9月5日)下午,在印尼雅加達出席第43屆東盟峰會。東盟領導人就五點共識的落實情況,發表了評估和決定聲明草案。李總理在非正式會議上談到緬甸課題時說,新加坡對草案表示歡迎。

李總理說,領導人在評估後決定設立一個非正式諮詢機制,成員包括前任、現任和下一任東盟輪值主席,負責與所有緬甸相關方取得聯繫。

「這解決了日後東盟輪值主席的問題,尤其是2026年。它讓東盟無論緬甸局勢如何,都能繼續推進它重要的議程。」

李總理說,東盟必須堅持五點共識全面落實,並維持緬甸派非政治代表出席東盟峰會和外交部長會議的立場。

「否則我們的公信力,以及東盟的核心地位,都會被削弱。這也會影響我們與主要夥伴的聯繫,而我們現在恰恰處於須要和他們加強關係的時候。」

所謂五點共識,指的是東盟2021年4月,在雅加達召開特別領導人會議討論緬甸問題,並邀請緬軍政府領袖敏昂萊參加,大家在會上所達致的共識,包括:立即停止暴力、與緬甸各方進行具建設作用的對話、委任一名東盟特使促成對話、接受救援,以及允許特使訪問緬甸。

李總理說,東盟在往後的日子裡能否繼續保持核心地位,取決於這個區域組織如何應對當前挑戰。

他說,東盟核心地位的理念,必須貫徹到各成員國的立場、行為和政策當中。在最基本層面,東盟國家在目的和行動上必須團結。

「無論是外部或內部問題,如緬甸局勢,我們在處理時必須團結。我們在地緣政治挑戰上有各自的國家利益和立場,我們必須朝共同的着陸點努力。我們無可避免地就得做出一些取捨。」

東盟核心地位意味著,東南亞國家必須以開放、包容的方式與外部夥伴接觸。李總理說,地緣政治較量會在本區域上演,這是東盟國家所不願見到但必須接受的,而應對的方案不應該是處於被動和在各項課題上避免採取立場,否則東盟將失去影響力。

「我們必須做好準備,積極地以互惠互利的方式和各方接觸。」

東盟的核心地位,靠的是外部夥伴從本區域的穩定和繁榮中獲益。李總理說,東盟必須在經濟整合,尤其是在綠色和數碼經濟等新興領域上加倍努力,才能保持核心地位。

「只有這樣,外部夥伴才會把我們視為可信的合作夥伴,我們也才能保障區域的穩定和發展。」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