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克文:中國宜減少強調意識形態 恢復企業信心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澳洲駐美國大使陸克文(Kevin Rudd)說,中國當局須減少對意識形態的強調,並重新強調市場經濟中正常的企業效益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恢復民營企業信心。

能說一口流利中文、曾任澳洲總理的陸克文1月17日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WEF,又稱達沃斯論壇)時表示,信心、地緣政治和貿易,是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

他認為,消費者信心是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保障,但中國消費者經歷新型疫情、地產市場和資本市場的低迷後,倍受打擊。而且,和消費者信心同樣重要的民營企業信心,也在過去幾年受到「國進民退」影響非常大。

陸克文說,要從根本上恢復商業信心,中國當局須減少強調(De-emphasize)意識形態,重新強調(Re-emphasize)市場經濟中正常的企業效益激勵問題。

中國在2021年對民營資本主要投資的科技平台和教育行業進行整頓,並收緊地產業的借貸。有觀點認為,這一波監管衝擊民營企業的營商環境。

2023年以來,中國頒布系列政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但民間投資仍未見起色。2023年前10個月,民間投資增長為負0.5%。面對整體信心不足的問題,中共中央提出通過宣傳輿論引導經濟,「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參與同一場論壇的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經濟學教授金刻羽指出,信心需有一定來源。比如,在整體工資水平增速並沒有上升的情況下,很難有高消費熱情。

第九屆世界和平論壇開幕禮2021年7月3日在清華大學舉行,澳洲前總理陸克文在會上發言。(世界和平論壇微博賬號)

前央行副行長朱民: 中國政府將投10萬億到綠色經濟領域

論壇上,中國央行前副行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朱民表示,數據上來看,2023年中國消費增速7.1%,大於整體GDP增速5.2%,說明信心正在回升。他強調,無論是通過財政政策增加社會保障支出,還是通過工資增長確保人們有信心消費,都需要時間。

他認為企業信心也在回升,並以貿易數據舉例,2023年中國進出口增長0.2%,而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6.3%,「中國民營企業對全球環境變化的反應迅速,是很好的現象。」

朱民說,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達到5.2%,說明中國經濟的韌性,但挑戰也是巨大的。傳統的經濟動力,貿易、地產和基建投資都已失效,下一步需要靠國內消費、數碼製造和綠色經濟轉型。

對於金刻羽提出綠色經濟可能難以替代此前10年地產和基建對中國經濟增長和就業的拉動作用,朱民強調,規模很重要。他預計,中國政府2024年將在綠色基建設施、數碼能源、數碼電力系統等方面投入10萬億人民幣,拉動經濟,促進綠色轉型,並避免在路橋上的過度投資。

朱民強調,中國經濟正經歷結構性改革,只是需要時間。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