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個方法教出「史丹福」兒子 陳美齡:不是要贏,是講快樂

撰文:施玲玲
出版:更新:

去年9月,陳美齡(Agnes)的孻仔獲史丹福大學取錄,加上兩個大兒子和她自己,這一家共出了4位名校生,有人說是「一門四傑」,陳美齡連忙稱否,雖為3個兒子感到驕傲,卻不自覺是所有媽媽羨慕不已的目標,皆因在她眼中,成績從不是所有。家長想孩子較同齡的優勝,出發點是美好的,甚至不惜犧牲親子關係,陳美齡反不怕孩子不讀書,只怕愛意傳達不了。
攝影:梁碧玲

陳美齡明白家長想孩子在起跑線起步得快點,卻不同意把教育跟輸贏扯在一起,她自言作為媽媽只望孩子能長大成一個快樂成功的人。
老師在他人生裏只是過客,如果父母跟子女關係良好,對他們是很大的支持,而3歲前這個階段不容錯過,教得到的盡量自己教,多帶他出去玩,愛護他。

00後、90後甚至80後對陳美齡可能不太熟悉,但若干年前她在香港、日本兩地可是個響噹噹的名字。本來只是為籌款而表演的她,因為跟姊姊演出電影,意外在東南亞地區走紅,憑一曲《草原光輝》成為風靡日本的偶像歌手,與經理人金子力結婚後亦未有放棄工作,更曾因帶孩子到工作場所而引起日本社會對勞動母親的關注。近來她出版《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更躍身暢銷作家之列。

長居日本的陳美齡自稱「教育媽媽」,類同香港的「怪獸家長」,可筆者怎樣想也不能把面前輕聲細語的她和現今的怪獸家長畫上等號。三個孩子紛紛跟隨她的腳步考入名校,問到對仔仔有何期望,Agnes回答:「希望他們心地善良、敬業樂業、快樂、堅持、幫自己又幫到人、有滿足感、能自立、又找到愛他的人。」她吐出一個接一個的答案,卻沒有一個跟成績有關。

陳美齡近期出版《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躍身暢銷作家之列。

今時今日,家長教子女心切,講到教育就會齊齊變身激進派,贏在起跑線已不能再滿足他們。一句「贏在射精前」更令全城嘩然,學習何時成了比賽?陳美齡反對家長把贏輸和教育扯在一起,卻不反對孩子上教育班,因為她相信每個孩子都有適合的學習方法;但在她,最重要的是親子關係,「老師在他人生裏只是過客,如果父母跟子女關係良好,對他們是很大的支持,而3歲前這個階段不容錯過,教得到的盡量自己教,多帶他出去玩,愛護他,這些都未必在教育班學得到,亦並非每個老師都『啱身』。」

「不是要贏,到底贏到什麼?人生裏面沒有贏或輸,是講快樂與不快樂。」香港家長習慣自小催谷孩子,希望子女能追上朋輩,連課餘休息時間也要犧牲,更遑論親子時間,以為是殊途同歸,卻成了揠苗助長,陳美齡不同意這樣的做法,「親子關係跟心理發展和解決困難的能力有很大關係,也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基礎,就算讀書讀得好叻,很多人都不是太快樂,或者交不到朋友。如果他快樂感好低,就算讀書讀得幾叻,就算做到大老闆,都未必是快樂人生。」Agnes認為每個小朋友都不同,做到的東西不同,幾時做到也不同,她從來都不會要三個兒子互相比較,「到孻仔想考(史丹福大學)時反而我有壓力,害怕兩個哥哥都考到他卻考不上,我會跟他說不關他的事,怕他有心理壓力;過了一陣子他突然自己跟我講:媽媽,唔關我事㗎,因為難咗好多咋。」再次提起,她也忍俊不禁,笑言孻仔已被講到上腦。

陳美齡在史丹福修讀教育學期間誕下次子,長子全程隨行。

慈母不一定多敗兒

眼前的陳美齡溫文儒雅,筆者就想她對孩子定必事事遷就,怎料她卻自封嚴母。是否受「慈母多敗兒」影響?得到一個意料之外的答案,「看你對『慈』的標準是什麼,愛跟『縱』不同,你愛他會想他好,你『縱』他卻是想他愛你。我的兒子都說我很嚴,如果我不想得罪他們就會『慈』,他們想做什麼也可以,可是做媽媽有責任教個仔行一條好的路,所以有時比較嚴都可以,只要親子關係好就算說了些他不喜歡聽的話,他對你的愛也不會變。因為現今很多人只有一個小朋友,變得經常會怕他不愛自己」。

陳美齡是教育學博士,對教育侃侃而談的她,也有過難以傳達的時候。

陳美齡獲史丹福教育學博士學位,而教育跟打仗一樣,不能只靠紙上談兵;對教育侃侃而談的她,原來也曾有過難以傳達的時候,「家裏最重要的是不要講大話,第一次發現大仔講大話是他讀小學時,有次默書問他派了成績嗎?他說未派,後來再問,他還是說未派,我覺得奇怪,便去翻他的書包,終於找到那份七十幾分的默書。」Agnes對仔仔的行為感到不解,為什麼要講大話甚至藏起成績,「他說太低分怕我不開心,我聽到心裏打了個突,原來他以為要考得高分我才錫他,其實無論考幾多分我對他的愛也不會變,那時才驚覺我倆的溝通有問題。」於是她馬上「表明心迹」,跟仔仔說:「你不明白,媽媽這麼愛你。」仔仔的反應竟是:「媽媽你講咩?」Agnes知道不能再這樣下去,所以她決定是時候兩母子好好傾一傾了,這一傾便是8小時,「真是坐下來講足8個鐘!我想他明白毋須講大話,做好事做壞事都好,媽媽對他的愛都不會變:我是無條件愛你的啊!人會講大話很多時是為了令別人不會對他失去信任,或做錯事想別人繼續睇好自己;但仔仔在我眼中好完美。」

陳美齡在日本樂壇有很多成功的作品。

惟有情無價

在這個物質主義的世界,兒童市場是最新目標,很多媽媽自己不買衫都要給孩子買,很多商品也是針對他們而設計的,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就是受害者。

陳美齡自豪教出三個毫不執重物質的孩子,只是沒想到竟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其實不需買東西都可以玩得好開心,孩子的重心往往在遊戲上,而電子遊戲好玩,他們當然會想玩,可是有好多遊戲跟人玩也好好玩;接龍、猜謎語、捉棋,看來好像不太吸引,但你細細個跟佢玩就好好玩,帶他去踢波、游水、釣魚,令他們不需要用錢去買來玩,玩具反而覺得玩兩日就好悶。我也沒有給孩子零用錢,並不是說錢有多重要,而是錢買不到快樂,長久的快樂是來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愛心、家庭、朋友、自己喜歡做的事等。」

陳美齡的三個兒子相繼入讀史丹福。(資料圖片)

Agnes笑言聽來可能很奇怪,但三個仔正好都喜歡看書,而家中最花錢的開支,便是買書,「他們沒有零用錢都沒有問題,一直到中學,除非有時去街、朋友生日要買禮物。所以到現在,細仔仍在穿大仔的衣服,久不久仍會去哥哥那裏翻來穿,衫鞋都不買,但穿到爛了多不好意思,有時帶他出街,十幾年前的白tee穿到破了個洞,我跟他說:『嘩大佬啊,已經差不多變米色,前面有幾笪漬,買過件啦。』他會反過來責備我浪費:『仲著得㗎阿媽,你咁過分㗎,這件我寶貝嚟㗎。』」

赴日發展多年的陳美齡,當年憑清純外表迷倒不少男生。

慳家仔仔 「大洗」媽媽

在別人眼中,陳美齡三個兒子非常出色,在她卻是甜蜜的負擔,「今次同個仔去旅行,他不喜歡有幾對鞋,最多兩對,一對皮鞋一對布鞋,著到爛才會買,那時不小心跑步整到腳痛,又不肯買過對鞋,要我氹。最後總之捉了他去買,貴的他老是說不好走,只好買了對最便宜的,好了以為那對布鞋可扔了,『不行,要帶回去著』,終於還是給他包好帶回家。」雖然口中抱怨連連,內容亦是瑣碎的閒話家常,卻也不難感受她對仔仔的疼愛和自豪,Agnes自言或是教得太好,現在想他們轉少少彎也難,「大仔當年廿幾歲好快升職做VP,我覺得自己個仔好叻,想買個好一點的袋給他,於是買了個名牌袋,畀他鬧到我,當時真想拿回去換錢,我跟他說當紀念,他又反駁未用過沒有什麼好紀念的。事後想來很好笑,當時都幾失落,不過他們不需要錢都好快樂就得。」

所謂「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即使品味備受仔仔「嫌棄」,Agnes仍禁不住要為仔仔打點衣履,眼前這個暢銷教育書的作家,骨子裏的愛跟天底下任何一個媽媽一樣,「幸好都教得他們心地幾好,正直、開朗。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只希望當他們遇到困難時,都能夠跨過,再企起身。」

陳美齡指在家中每人都要做家務。左起為孻仔協平、金子力、二仔昇平、陳美齡及大仔和平。

感謝老公支持

提到教仔,總會聽到姨媽姑姐說父母要唱黑面白面,要一張一弛,陳美齡卻不同意,「爸爸媽媽要有同樣規則,互相支持;我從不讓他們飲汽水,因為corn syrup對人體不好,sugar high會令小朋友情緒不安定。如果我有這決定,那我老公金便要和我一樣,我也很感激他願和我分擔。我有個方針,就是家務要自己做,有日老公幫忙就當賺了,如果我做了,那他便能空閒下來。家中所有事都一起做,煮飯、洗衫、什麼也好,就算有鐘點幫忙我們都會一起做。這樣小朋友沒疑問,爸媽一樣會做家事,所以仔仔都要分擔,不是躺在一邊什麼也不做。」Agnes強調雖然老公會罵小朋友,但從不會打,亦不會以壞的說話傷害他們,「不可以用蠢、傻等字,因為你只是想傷害他才這樣說,並非真的覺得他傻。」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