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你體︱運動公社】世界盃擴軍 是抗衡新興賽事的手段

撰文:運動公社
出版:更新:

近日傳出國際足協(FIFA)正密切研究,提前在2022卡塔爾世界盃(World Cup)推行48支參賽隊伍方案的消息。姑勿論是否可行,如此舉措或不為球迷所喜,但是我們不妨從各類大型賽事之間的競爭關係仔細分析,就會明白國際足協強推世界盃擴軍的迫切需要。而且,能夠從擴軍計劃裏得益的,不僅是弱小國家,還包括一些世界盃決賽週的傳統常客。
撰文︰高俊賢@運動公社

2018俄羅斯世界差有32隊參加決賽周,來屆有機會擴充成48隊。(資料圖片)

抗衡新興賽事影響力

各項大型的跨國足球盛事之間,其實存在競爭關係,而近年來各樣新興賽事的冒起,正衝擊世界盃在市場上的地位。好像近年興辦的國際冠軍盃(International Champions Cup)、歐洲足協即將推出的歐洲國家聯賽(UEFA Nations League),都成為商業贊助及媒體轉播資源的競爭者。另外,跨國職業球會賽事的吸引力正不斷提高(例如歐洲聯賽冠軍盃),如果不打破某些洲份對世界盃席位的壟斷、容納更多後起國家參與,球迷或者觀眾對足球運動的關注,只會向球會層面的比賽進一步傾斜。及至國際冠軍盃這類歐洲精英球會自發組織的賽事發展成熟,更可能分薄國家隊賽事的吸引力。

以上想法,有可能是各大洲足協機構的共識。在去年11月,BBC曾經報導歐洲足協及國際足協正就舉辦未來的國家聯賽進行討論,雖然尚未達成任何協議,但歐洲足協在回應聲明裏強調,整個討論的參與者已經涵蓋歐洲足協的各大屬會,甚至各大洲足協機構的代表。這個世界性的國家聯賽,無疑是歐洲國家聯賽的擴大版——七大洲足協自辦國家聯賽,出線隊伍將在單數年6月舉行的洲際大賽裏競逐冠軍。世界國家聯賽能否辦得成,十劃未見一撇,國際足協固然要想辦法留住自身的商業影響力;加上新興賽事的崛起和競爭,以及近數年來國際足協內部的貪污醜聞(這早已減低各大企業的贊助意欲),世界盃擴軍對於國際足協而言是刻不容緩的。

國際足協會長恩范天奴推行世界盃擴充隊伍,其中一個原因是抗衡新興賽事 。(資料圖片)

留住傳統常客

在一年前國際足協通過世界盃擴軍方案時,敝社另一作者李峻嶸曾經以機會公平(opportunity equity)的原則,指出48隊方案有促進世界足球運動交流的作用。其實,增加名額理論上為新興國家提供參賽機會,反過來說也可以解釋為留住世界盃傳統常客的手段。這裏所指的「常客」,是指美國和意大利。

筆者並不偏袒兩支球隊,但是兩隊能否出席決賽週,的確動搖世界盃的叫座力。霍士電視台(FOX)花費4.25億美元,一舉拿下2018及2026世界盃的美國英語電視轉播權;而美國最大的西班牙語電視網絡Telemundo,亦以6億美元購下賽事在美國的西班牙語轉播權。美國無法躋身決賽周,勢必影響賽事收視和連串廣告收益,更況且美國的體育觀眾是世界上最強的消費群,可想而知國際足協和各大商業機構的損失之巨。另一方面,BBC作者James Horncastle亦謂缺席世界盃使意大利足協坐失1億歐元的收入,而意大利地區的世界盃轉播合約價值也下降了一半(該轉播權由貝魯斯干尼的Mediaset集團投得,約值7800萬歐元)。讀到這裏,大家應當明白世界盃擴軍不一定是為了招納生力軍,而是作為傳統常客的保護網。歐洲的參賽席位由13個增至16個,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席位由3.5個增至6個,即使意、美兩軍在外圍賽的表現再差勁,這張保護網應該能罩得住他們。

中國曾在2002年踢世界盃決賽周,擴充至48隊的話有機會成為受惠者。(資料圖片)

擴軍勢在必行。如此盤算,是否能做到「皆大歡喜」呢?對於球迷來說,賽程頻密難免教人疲勞,但如果大家只追看淘汰制階段賽事,不見得失去趣味吧。

實力不算頂級的冰島,連續兩屆出戰國際大賽。(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