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會 電競】《爐石戰記》Kin:想打職業,肩負代表香港的責任

撰文:潘思維
出版:更新:

記下香港電競選手盧子健(Kin)的故事前,我先打了11小時《爐石戰記》,從不斷分析卡組和對戰,感受他對遊戲的厭倦。
當一向支持體育的林大輝,都以「打麻雀叫『游乾水』,都叫體育啦」來揶揄和質疑電競,那麼,我們就要好好了解電競選手如何備戰雅加達亞運。
攝影:余俊亮

「爐石戰記」介紹:
「爐石戰記」是一個card game。選手在每場遊戲都要選擇一名英雄來代表自己,每個英雄代表不同職業,並擁有該職業專屬的特殊套牌和英雄能力。
賽事採1vs1對戰,選手輪流抽卡,根據手上的牌決定如何應戰,例如召喚手下、裝備武器或施放法術等。

Kin打《爐石戰記》,最愛使用「瑪法里恩.怒風」(德魯伊)。(余俊亮攝)

「我覺得電競真係唔屬於體育,最多係一個搵錢嘅產業。」我的體育同事說。

「打機都可以叫體育?咁打麻雀都郁動手部,我哋叫『游乾水』嘛,都叫體育啦。」香港體育學院院長林大輝說。

我倒喜歡林大輝夠爽直,總比那些不了解電競的議員,口說支持但實際只是抽水為好。勿論如何,電競作為雅加達亞運的示範項目,是不爭事實,香港亦有10名電競選手從東亞區預選賽脫穎而出,其中攻打《爐石戰記》的Kin,是唯一一個首名出線的選手。經過今晚抽籤,他首圈(8強)將對吉爾吉斯選手,晉級的話,將對日本或印度選手爭入決賽,看來他大有機會與日本上演金牌前哨戰,絕對是一場硬仗。

以下為港隊抽籤結果(請掃圖):

《爐石戰記》在香港不算熱門遊戲,Kin也甚少在香港參加比賽,「需要時間長,但獎品可能只得一個Keyboard」。「爐石」比賽前3日,參賽者要公開自己的卡組,中日台韓的職業選手都有專業的分析師團隊,Kin則找朋友模仿對手,又會用對手的卡組找人對戰,以進入對手思路。這與一般運動無異,適應對手打法、收集對手數據;不同的是,Kin沒有教練、沒有分析師,因為他不是職業選手。

Kin每次出外比賽,都會用上所有時間備戰,包括找朋友幫手不斷嘗試不同卡組對戰。(余俊亮攝)

電競選手還要面對一個獨特的難題,就是遊戲有版本更新(Meta update)。電競選手本身壽命已很短,一般只有6年,有的選手甚至未能適應Meta,隨時一次更新就要退役,過程可能只有一日,如同運動員受傷一樣殘酷。為了適應Meta,他們不斷轉換打法,甚至用上自己討厭的角色或打法,以追趕版本。Kin會先用舊卡組加上新卡,幾百個配搭逐張試;他也要上網參考不同玩家的卡組,從而加入自己的風格。要找到一幅適合自己的卡組,一定要打上過千場的遊戲。「通常版本頭Meta最混亂,只能不斷嘗試各種新牌,努力練習,才能跟上。」

每天12小時訓練,Kin直言對《爐石戰記》有厭倦的時候。(余俊亮攝)
(余俊亮攝)

網民一直以「電莖損手」揶揄電競選手,Kin不動怒:「他們認為我們『玩玩吓』,不用付出,相信只要了解我們,就不會再取笑。」Kin除要花時間和心血建立卡組,亦要如運動員般保持狀態,每天打足12小時爐石,作為日常指定訓練。每個「打機」的人都知道,手風總有不順時,我們選擇關機休息平伏心情,Kin則不然。「我們在遊戲內算是比較強的,較少連輸,一旦出現這情況,更要把握﹐冷靜面對,當作逆風打,這樣的訓練可以加強心理質素。」為了解爐石選手,我找了一天去體驗,當日我打了大約11小時爐石,途中漸感厭倦,若要每天這樣練習,生活是如何枯燥?Kin認同:「其實我早已厭倦爐石了,但我想成為職業選手,所以會繼續打。」其實Kin的嗜好都是打機,喜歡英雄聯盟,但他在比賽前一個月只能打爐石,因要保持最佳狀態,並在遊戲中應付更多卡組。「那時真的很辛苦,明明想打其他遊戲,但為了比賽只能專注爐石,我真的放棄了很多樂趣。」這種生活就像拳擊手過磅前減磅般專注,你不喜歡,但需要。

Kin自言很怕面對鏡頭,但想借着這次採訪去克服。(余俊亮攝)

電競路不易走,直到成為2022年杭州亞運電正式項目,以及8月雅加達亞運的示範項目(同設獎牌),電競方走入主流媒體。Kin為此而高興:「我反對沉迷打機。電競選手有自己的訓練菜單,希望透過媒體令大眾明白,沉迷遊戲與電競是分開的。」說到亞運,Kin原來從不知道亞運是什麼,也沒看過亞運會,更不明白亞運對香港運動員如何重要,他直言:「我最近才知道有亞運這賽事。事情來得突然,我心態未準備好。」觀乎今屆亞運的香港電競隊﹐Kin是唯一一個於預選賽首名出線的,需知道東亞區是亞洲最強的電競賽區,所以Kin在這個項目也如李慧詩般,屬金牌大熱。但這個大熱同樣有弱點,就是他每到要公開出鏡的作賽階段,就會落敗。早前的預選賽是閉門作賽,有助Kin發揮,但到了亞運就是公開有鏡頭對住,他希望盡快克服,亦借這次採訪習慣攝影機。到了採訪後段,Kin突然說:「其實我好想當一個職業運動員,同樣有代表香港的責任心。」

電莖損手、宅男、毒L,Kin只想外界不要再「踩」他們;當然,支持會更好。(余俊亮攝)

整個採訪,Kin比一般20歲的年輕人成熟。他不憎恨曾經攻擊他的人,只是輕描淡寫,「只要他們明白電競與一般打機不同,就不會再取笑」。無論你認為電競是體育與否,都應尊重他們的努力。Kin一直以職業選手為目標,面對沉悶的生活、人家的訕笑、訓練比賽的艱辛,他都捱過去。當足球員從前被說是「波牛」,父母每天都說「唔好踢波專心讀書」,如今家長會驕傲地說出「我個仔踢傑志青年隊架」,相信電競受社會接納,只是時間問題。那會是Kin一個月後為香港而戰開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