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高禮澤卸下奧運光環 日常之味  父親之美

撰文:葉詩敏
出版:更新:

無法可修飾的一對手,高禮澤從前的一雙手為世界冠軍夢想打拚;「咯咯」、「咯咯」,左手直拍反膠、快攻結合弧圈,配合拍檔李靜12年來為港贏下無數獎牌與榮耀。
退役後7年,每天仍是聽着來回打在乒乓桌上的「咯咯」聲度日,歡笑與淚水卻不再只為乒乓並存,奧運銀牌父親的一雙手,是家庭無形的堅強,也為子女場上的堅持和努力熱烈拍動。
攝影:高仲明

性格沉靜的高禮澤,時刻無聲卻在背後。(高仲明攝)

年紀不算小,卻錯過了「乒乓孖寶」叱咤本地體壇的光輝年代。2000年,高禮澤與李靜不甘只當國乒球星的陪練,毅然南下來港發展。加入港隊後獎牌不絕,2002年國際乒聯巡迴賽3站男雙冠軍、2003年亞錦賽男雙冠軍、2004年再奪5站男雙冠軍,同年更在雅典奧運勇奪男雙銀牌,是港隊在奧運歷史上第一面乒乓獎牌。光是翻看十多年前的一行行戰績,除了「勁」還是只得以「勁」來形容。

7年前退役後轉任教練,阿澤坦言換了身分才體會到從前教練的辛苦。(高仲明攝)

這天訪問約在阿澤的屋苑會所乒乓球室,他從大閘走出來時仍是報道上穿著波衫運動短褲的他,語調溫和親切向我們打招呼。與他合作過的人,無不誇他平易近人,親和力十足的他引領我們到乒乓球室,「本來想Book會所那邊,但冷氣壞了怕你們會很熱,所以去比較小的娛樂室好了,你們看拍(拍照)出來如何」。阿澤細心地為我們預備場所,退役後的他轉任教練,習慣了親力親為安排事務。

阿澤在女兒比賽前「陪練」,他坦言:「我平日不多時間陪他們,也不是能每次比賽都帶她去。」(高仲明攝)

「雖然都是在體院與隊友和教練接洽,但身分轉變後處理的事情不同了,以前自己打波,現在要兼顧行政上的事,要跟球員和家長溝通,不再是只管做好自己就可以,以前是教練為自己安排,現在當教練就要自己一手一腳打點。」兩年前阿澤離開體院經營球會,他坦言自己不喜歡待在一個地方太長時間,體院以外還是想走出舒適圈見識和學習。

04年雅典奧運,高禮澤與李靜為港勇摘男雙銀牌,是港隊首面乒乓奧運獎牌。(GettyImages)

毅然南下來港:怕人覺得我們搶位置

由12歲加入國內的乒乓青訓,到24歲與李靜來港由零開始,「土炮」與「國援」,從十多年前已經是對立的敏感詞。二人初來港時,因着身世,也怕冷言冷語,阿澤只得比別人更努力:「怕人說我們來搶位置,一來壓力是來自我們自己,來港已是20多歲的時候,期望能在生涯做到好成績,其次是我們來自內地,怕人覺得我們會剝奪他們的機會,所以爭取成績來證明為港隊爭取成績,而不是搶奪別人位置。」

阿澤讓寶貝子女打乒乓不為成就:「只想他們有健康人格,懂得面對失敗。」(高仲明攝)

二十多年來兩雙手合力打出一片天,由從前眼中只有世界舞台。退役後,現年47歲的阿澤,以一對寶貝子女為中心。場景轉回煥發着黃澄澄幸福光暈的乒乓球室,踏上過無數頒獎台的阿澤為二人當「陪練」。哪個街坊會想過大片落地窗後,是奧運銀牌在練迴轉技巧乒乓?

「唔駛蹲落去㗎」、「唔駛發力住」、「手唔駛咁大動作」,阿澤一邊跟子女打來回球一邊提點,每球都如是。10歲小兒子有時忍不住頂嘴,阿澤仍耐心指導,非常有耐心指導。

幻想過如果爸爸有錢得如李嘉誠、也問過蒼天為什麼我爸不似碧咸般有型,卻未有想像過如果父親是奧運銀牌。與老爸一起練球會是什麼心情呢?看到阿澤的小兒子,心想他也會像《男兒當入樽》的澤北榮治,小時候都以打敗父親為目標嗎?

10歲小兒子好動活潑,常常向父親「挑機」,可愛得惹眾人大笑。(高仲明攝)

訪問當天碰巧是女兒高葦頤出戰學界盃32強,阿澤拍照時同時為女兒練習和熱身。假日的生活仍是繞着乒乓打轉,阿澤說教子女比學生更難,「自己小朋友是難教一點,當父母會捨不得,對他們狠心點、惡點也不捨得。自覺乒乓球是真的難精的,所以只想藉乒乓球來磨練他們,讓他們學會面對挫折、與人相處等,以後去到哪些成就、為港參加奧運奪獎等,就看他們的福氣啦,最重要是他們開心,有健康人格,我已經收貨。」這慈父微笑道。

「以前只需要專心打波,現在要兼顧行政上的事、跟球員和家長溝通,才知道要更感激以前教練。」阿澤笑道。(高仲明攝)

「入港隊打奧運?只望他們健康快樂」

2020東京奧運將近,問他可會懷念起自己的運動員生涯,這位「專屬陪練員」坦言也會有「手痕」的時候,「懷念的,有時看到他們打球都『手痕』,想起自己在04年的心態和感覺。」高禮澤憶起昔日榮耀,說2006年的多哈亞運男雙金牌,比奧運更讓他深刻。「論成績當然是04年奧運,但最難忘其實是多哈亞運,那幾天可以說是我與李靜打球最高峯數天,技術、心態、默契都是做得最好的一次。」他們贏了04年擊敗自己的中國雙打,「特別難忘,我們由8強開始面對的都是強手,條籤不太理想,8強對韓國都是平時敗績多一點的,4強贏到中國的馬龍和王皓,甚至決賽對上從未贏過的馬琳及陳玘都贏得過。」回想往事慢熱的他愈說愈起勁。

阿澤說到新生代時對黃鎮廷稱讚有加:「他的成就超越了我和靜哥,他世界排名曾上過前6,我們雖有奧運獎牌,但排名都沒試過。」(GettyImages)

不過阿澤未有刻意培育子女複製成功,作為過來人,深知場上一分鐘,又豈止十年功。10歲開始離開家人加入國家隊,從小便要習慣競爭和刻苦訓練:「父親角色來說,我不希望給他們太大壓力,因為自己一路走來,如要形容自己運動員生涯經歷,其實是痛苦的。我都知這條路很難行,現在於恒生乒乓球學院隊的訓練都佔了他很多時間,所以他們能在健康快樂環境成長便已足夠。」健康、快樂,阿澤強調不只一次,也許對征戰無數的他來說,簡單的家庭生活比起任何冠軍更貼合他口中的「福氣」。

阿澤陪女兒到學界賽,不少家長和教練都上前寒暄。(葉詩敏攝)

一代香港乒壇傳奇,在無人打擾的周末午後,為人父的他過著不意外的靜好生活。樸素的阿澤背著背包,手執穿梭巴士的車劵,與我們一起上車出發往學界盃場地。好動爽直的小兒子雖然與我們一起去會場,卻嘴硬說不會看姊姊比賽:「我次次看她,她都輸,我不看了。」

「他今日無得打,上場輸了未能晉級。不要緊,下次再努力吧!」阿澤說希望子女能在乒乓中學會面對挫折和堅持,「他們其實打得不是很好,之前也都輸過很多次。我叫他們不要輕易放棄,你即使不打球也只是打機,便叫他們把乒乓球當成玩具,慢慢現在有了目標,想打得更好,有了競爭心態,這是我很開心的。」

高葦頤在落後下沉著應戰,最終局數反勝3:1。(葉詩敏攝)

「我不算是最好的爸爸」

那場學界盃32強,是女兒小學最後一場學界賽。「緊張嗎?」我問葦頤。「嗯。」她害羞地點頭。11歲的葦頤不像弟弟活潑,像阿澤一樣有點慢熱,打球也像爸爸一樣大氣和冷靜。前乒乓名將去到賽場當然成了家長和教練的焦點,到埗已忙於與大家寒暄,到女兒比賽時,阿澤一臉認真坐在教練席督師。換上嚴肅的表情,會緊張嗎?「我反而不會很緊張,講真我覺得最重要是她打得開心,盡力便可以,我不會給她太大壓力,只會跟她聊聊戰術,助她調整心態。」

「兩姐弟其實打得不算很好,之前也都輸過很多次,我叫他們不要輕易放棄。」(葉詩敏攝)

葦頤首局落後,阿澤默默坐在教練席,只在暫停和轉邊時提點她幾句,手輕輕拍了拍她膊頭。次局她愈打愈順,對手卻方寸大亂,落後時急躁表露無遺。場邊家長喊話鼓勵「頂住呀!」、「唔好放棄呀!」,小女生卻不知道是否因壓力失去節奏,本來大好形勢卻被葦頤扭轉局面。

家長不斷大聲提場為女兒打氣,可能是我敏感,本來專注看前的阿澤回頭瞪了兩眼,我微笑,口裏說不,身體還是誠實。葦頤沒有被影響,左手更不時上下輕撥提醒自己不要急,打出幾次反擊,阿澤用力拍掌鼓勵。最終她以3:1反勝對手晉級,惟在16強落敗,未能在小學生涯劃上完美句點。

「我性格的確是腍善一點,這個角色都幾難處理的,我也在慢慢學習。知道他們不對也捨不得責備,媽咪有時便會鬧。」(高仲明攝)

「其實他們會不會是因為爸爸所以落力打球?」我斗膽問。「因為我?又沒有這樣想,他們一開始只是玩玩下,現在想變得更強,我覺得他們是自己喜愛而不是我。」這條問題我沒有機會問葦頤兩姐弟,不過我知道喜歡爸爸和乒乓的心情一定是正比遞增的。在聽到這問題時,他其實愣了一下露出難得的困擾表情,後來他出奇不意吐出一句「我覺得自己未算是個最好的爸爸」:「因為我沒有太多時間陪伴他們,有時要教波、處理其他事務,以前在港隊又經常出外比賽,特別是他們6、7歲的時候,我跟他們去玩、旅行的時間較少,只得周末可以陪他們打下波。」

「以前未結婚仲可以約朋友食飯,現在有時間都全奉獻給家人。」他笑道。(高仲明攝)

我聽後不禁心揪了一下,「最好的爸爸」定義是什麼?打過奧運的爸爸加分,樣子有型如碧咸又加了幾分?每個子女心目中都是不一樣的答案,但其實自己的爸爸就是最好的爸爸。阿澤直言10歲便離開了家,運動員思想比較單一,他兒時開始一日到黑便對住乒乓球,當上爸爸後有了體會,他覺得陪伴和包容是最重要的,「因為感情一少了便會疏離。」

「雖然我退役技術落後了,但有時跟學生打波都會忘我,進入以前打球的狀態。」阿澤偶爾也會懷緬運動員生涯。(高仲明攝)

那些陪伴、陪玩、陪練的時間是用來記憶的,他的雙手是最好的證據。共同進退的,由拍擋換成了家人,那雙堅強的手中,緊握著兩隻風箏小心翼翼地放線,風中盡力站穩腳步,讓手中風箏安穩地飛,愈飛愈高,愈飛愈遠。

恒生香港乒乓公開賽決賽今天(6月9日)於灣仔伊館上演決賽,戲碼如下:
14:00 女雙決賽 陳可/木子(中)Vs 田志希/劉恩寵(韓)
15:00 男雙決賽 林高遠/梁靖崑(中)Vs 張禹珍/林鍾勛(韓)
16:00 女單決賽 王藝迪(中)Vs 伊藤美誠(日)
17:00 男單決賽 林高遠(中)Vs 張本智和(日)

除了為家庭遮風擋雨,高禮澤退役後夢想仍在:「現在是希望培育乒壇接班人,將運動員精神傳達給下一代球員。」(高仲明攝)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