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日與夜.張健峰】難忍扮傷誣衊 回歸流浪珍惜球場一分一秒

撰文:曾柏熊
出版:更新:

球場上,他是熱血戰士,加上落點精準的傳送,他被譽為「傳中之鬼」。
場外他,他是淚眼殺手,容易為了片刻的感動或別人的污衊而熱淚盈眶。
快將33歲的張健峰,縱未能再創高峰,卻早已無憾於球員生涯,更希望幫助新一代接棒,創造下一個令他難忘的港足熱潮。
出道17年,他對足球的熱愛,從來未變。
攝影:吳鍾坤

過多一個月,我便33歲,踏入球員的黃昏時期,我才不會錯過每一次上陣,豈會「扮傷」影響事業呢?沒錯,我有傷在身,但只要落場比賽,就一定盡力。
理文流浪左閘張健峰
一年之內,去不了中甲、被本地班霸外借回流浪,張健峰的事業看似停滯,性格隨和的他卻在新環境有全新的體會。(吳鍾坤攝)

一年前,張健峰是港中大戰的港隊正選左閘,力戰90分鐘,終助港隊迫和對手,全城沸騰,連平日鮮於留意本地足球的街坊,碰面都會主動打招呼,鼓勵一番。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令「張峰」深感十多年的球員生涯沒有白過,及至中甲球會大連一方亦邀請加盟,事業再踏高峰。

一年過去,結果張峰沒有跟當日另3個正選守將一樣踏上中甲征途,更因受傷患困擾,輾轉由本地傳統豪門南華外借回2000年出道時的「母會」理文流浪,以「老大哥」的身分為小將領軍。他從未忘記初踏球場時,全力爭取每場上陣的初心;然而坊間關於「張峰因未能轉投中甲懷恨在心,訓練『扮傷』未有克盡己任」的流言蜚語,卻令這個當代港足名將傷心得「眼濕濕」。

張峰自問足球生涯已經無憾,卻希望幫助新一代成長,延續社會對本地足球的關注。(吳鍾坤攝)

「早在2012年效力晨曦,我的腰部已經積勞成傷,沒事的時候還可應付訓練與比賽,然而舊患這回事對球員來說確實有苦自己知。今年9月1日踢罷港隊主場對柬埔寨的友誼賽後,我的腰傷復發,那場比賽我自知比賽狀態差,所以半場就被換出;即使外借流浪,我在首課操練時已跟教練馮凱文解釋傷患問題,但我會盡力完成訓練。結果他十分信任我,按我的表現漸漸提升出場時間,就算現在總算能踢足90分鐘,但我知狀態還未達最高水準。早前東亞盃外圍賽前,港隊主教練金判坤聯絡我,我直言狀態欠佳,所以沒有入選港隊名單;或許是時間巧合,才出現這種流言,但我可理直氣壯說,自己從未有因為效力哪支球隊,選擇性『扮傷』或不盡全力。」坊間關於「因未能轉投中甲懷恨在心,所以訓練『扮傷』」的流言蜚語,令從未忘記踢球「初心」的張峰傷心得「眼濕濕」。

腰傷舊復發 狀態下滑

事實上,認識張峰的人都知道,他是個完全不懂留力的人,對足球的熱愛和專注,跟十多年前出道時無兩樣。當然,南華連續兩季「四大皆空」,外界急於問責可以理解,張峰則相信當中的因由與球員質素無直接關係:「南華擁有大量本地一線球員,但再好的球員都會疲倦,很難令全隊人全季無病無痛,長期維持高水準。適當的輪換是必須的策略,這就十分講求教練團與球員之間的信任;以去季為例,上半季的南華其實表現理想,但踏入下半季,成績急轉直下,我認為主因在於球隊由始至終都以同一批主力應戰,直到大家都很疲勞,一些副選球員卻因為鮮有輪換上陣,突然要他們上場交出正選的狀態,根本就不可能,這是教練團如何管理好一支球隊的學問。」

教練團隊與球員互相信任,是球隊發展的重要學問。即使傷勢未癒,只要教練團認為張峰(圖)力足勝任,他一定傾盡全力。(吳鍾坤攝)

深信小將接班能力 大讚較年輕的自己優勝

這一年,張峰像坐過山車,港足由全城擁戴打回原型,聯賽入場數字未受惠,連香港隊的賽事也不再一票難求,「香港人撐香港隊」淪為空洞的口號。張峰直言:「香港人很現實,港足的關注度始終要跟成績掛鉤。這責任只能靠新生代球員,這亦令我回到流浪後找到新目標。」

延伸閱讀︰

港足日與夜第一季精選文章

張健峰(右)有「傳中之鬼」的美譽,以傳送落點精準聞名,但腰傷復發後,一直未回復最佳狀態。(資料圖片)

由於人腳結構問題,流浪是今季聯賽中少數未有用盡外援名額的球隊,令本地年輕球員更多機場落場磨練,球隊目前位列中游,成績已算及格。「香港兵工廠」的角色,依然是張峰欣賞「母會」的地方;不同的只是現在的他是「少小離家老大回」,以協助小將為己任:「很多人都喜歡說新一代的不是,認為他們不認真、不肯聽前輩意見等等,我卻不盡認同,起碼在我眼中,例如黃梓浩、謝朗軒、黃駿軒等小將,他們克服比賽壓力的心理質素與執行能力,一定比同齡的自己出色,加上周綽豐和葉頌朗等球員,或許只是過去的球會沒有給予他們競爭目標,局限了發揮,其實他們絕對有能力肩負更多責任。常說港足新一代未能接棒,回到問題的核心,說白了不過是信任的問題罷了。」

延伸閱讀︰

【港足日與夜.青訓2】敢夢而不敢想 香港兵工廠流浪的難處

時光流逝,昔日的上水街場少年,已步向職業足球的黃昏。但張峰明白,未來總由下一代開創。拒絕信任、盲目指摘下一代的不是,不過是某些人戀棧權位的藉口罷了。

對張峰來說,留在香港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繼續做個帶着兒子學踢波的「街坊」,珍惜一同成長的時光。(吳鍾坤攝)
港中大戰令張健峰(左三)攀上職業生涯高峰。但熱潮退卻了,香港足球的路會如何?(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