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場地盃|老將楊倩玉的自白 是心很累與奧運夢之間的掙扎

撰文:張倩儀
出版:更新:

周六(27日)香港國際場地盃,港隊老將楊倩玉出戰女子精英捕捉賽和麥迪遜賽,取得兩枚金牌。輕輕一句道出奪金的喜悅後,她談得更多是,一名30歲運動員的疲累。
在遼寧出生的她,2011年加入香港單車隊。當香港隊靠「女車神」李慧詩在短途競輪賽及爭先賽揚名立萬,楊倩玉一直在捕捉賽、麥迪遜賽甚至公路賽等長距離項目默默耕耘。她在2016年奪得人生首面世界盃銅牌,2017年先於亞洲錦標賽個人公路賽封后,再於全運會伙拍逄瑤憑麥迪遜賽摘下港隊第一金,2018年亞運亦摘下麥迪遜賽銀牌,填補公路賽「梗頸四」的遺憾,她的成績表,從來不比隊友遜色——儘管,說得上「楊倩玉」這個香港單車運動員名字的香港人,沒有多少個。
身處香港隊12年,楊倩玉也曾對奧運舞台無限渴望,然而,隨着時間流逝,原來身體的痠軟和痛感,比一切都來得更真實。
女生最怕年歲「轉字頭」,或許運動員更甚。但當身邊有着李思穎(Ceci)這個22歲、對比賽和獎牌充滿憧憬的小女生,楊倩玉在退役這個關口之前,又忍不住保留一點「反悔」的空間。
這一篇,是關於一個30歲運動員的自白,也是老將的掙扎。
【編按:以下為記者整理採訪資料後,以第一身手法寫出楊倩玉的感言】

「呀!」剛才的麥迪遜賽,最後一次交棒牽手,我忍不住大叫一聲,Ceci也如我所想的全力衝刺。衝線一刻,終於鬆一口氣,贏了,今天的比賽也終於完結了。

楊倩玉(右)的名字,或許沒多少香港人說得上,她卻在香港隊默默耕耘12年。(林靄怡攝)

昨晚那場麥迪遜賽後,我已經很難受,現在完成第二場,腿好像要爆掉一樣,漲到不行,連走下頒獎台都腳軟。現在我只想快點返回酒店洗澡,去餐廳吃點壽司,用一用滾輪按摩就趕快睡覺,明天還有一場捕捉賽。原來耗在場館內一整天可以這麼累,看來我年紀真的不小了。

疫情這幾年沒有比賽,都沒有發現自己體力上的問題。直到今年,日復日訓練,還有無間斷的比賽,我才知道,原來30歲是這種感覺。從洛陽、惠州訓練到回來香港比賽,身心好像一直恢復不了,總感覺沒有很好的狀態去比賽,心很累,腳快爆開,我想這叫極限了吧?所以,杭州亞運必須是最後一個亞運。

心很累,是一個老將的自白。(林靄怡攝)

雖然今個亞運和5年前不同,拍檔換人,疫情後從逄瑤變成Ceci,但我的目標從來沒變,就是很想踏上亞運更高的頒獎台,好想拿一次金牌。雖然我把「好累」掛在嘴邊,但有這22歲的小朋友(指李思穎)在身旁,好像又給我一點力量和衝勁。即便她常常開一些讓我聽起來都覺得很累的玩笑,「明年還有世界盃」、「我們有機會去巴黎奧運的」,但她也會在我有心無力的時候告訴我,「你讓我衝刺,然後別人突圍,你追就好」。其實我心中知道,這個小妹妹沒有嫌棄我,還提醒我麥迪遜賽的兩個人,就是互補的存在。

看見她,我就像看見幾年前的自己。

2018年雅加達亞運,楊倩玉與逄瑤締造經典。(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2018年,我和逄瑤得到雅加達亞運女子麥迪遜賽銀牌,那時她說自己是拖後腿的一個,我心裏就想:「狀態不好,就是兩個人互相磨合互相體諒的時候。」可是現在我總感覺自己體力跟以前沒法比,更像是硬撐着、拖後腿,所以當Ceci說「奧運」,我知道她很想和我一起走到那裏,我也知道這是我倆的夢,但,真的有點太累了。

今年亞運、明年奧運,只要我挺到明年,她肯定會說再挺一下就到2025年全運會了,像是一個無限循環。我有點不想再挺了,30歲的體力真的打擊到我,但一天未到亞運,我也知道只可以靠訓練和比賽維持住,至少公路和場地兩邊走,不至於讓我心太累。或許我也應該轉換心情,體力下降,但我有的是經驗,雖然能力不及前幾年,但現在就抱着能拼到哪裏,就到哪裏吧。

「奧運」,是我來香港12年來的夢想。我不是不想追夢,只是不敢想,想想都覺得累,好像專注現在的每一場,先追幾個月後的亞運比較實際,要是亞運如願奪金,再想吧。

楊倩玉/李思穎兩日出戰兩場麥迪遜賽,取得一金一銀。(林靄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