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專訪】劉瀾昌:選後兩岸關係走向由經濟實力決定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2020年台灣大選即將於本周六(11日)舉行,將產生新一屆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備受各界關注。
曾多次赴台觀察選舉的香港資深傳媒人劉瀾昌接受《香港01》記者專訪,分析藍綠選戰策略及選後兩岸關係走向。他指出未來兩岸關係的走向,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最根本的,是由兩岸的經濟實力決定。

香港01台灣大選專頁

https://taiwan2020.hk01.com/

劉瀾昌認為,台商不看好台灣的營商環境,資金難以回流台灣。(資料圖片)

台經濟瓶頸待解 陸影響不可小覷

劉瀾昌表示,無論誰當選,經濟是首要問題。近幾年來,台灣營商環境愈發惡劣。蔡英文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初衷是為提振經濟,但作用有限,特別是台商在新南向國家和大陸的資金難以回流到台灣。這是因為民生環境差,資金回台難有發展機會。加上政治惡鬥生態持續、台灣內部族群撕裂以及兩岸關係緊張,都令台灣的景氣更加不被看好。

歐美國家過往的技術轉移路線,往往是先到日本、韓國,再到台灣,令台灣擁有發展科研和製造業的機會。不過當下全球正展開新一輪工業革命,產業格局也不斷變化。劉瀾昌指出,西方自身技術優勢不再,例如5G通訊技術的發展落後於中國大陸,台灣也更難以從這些「上游」國家得到技術支撐。特別地,大陸將晶片自主研發納入國家戰略規劃,受到資本市場關注,有望扭轉過去在晶片產業落後的局面,台灣要想保住這僅存的優勢產業,已不再容易。

他續指,台灣新執政當局應着重改善對陸關係。近3年的數據顯示,台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依存度約為40%,靠兩岸間貿易維持整體貿易順差。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提出,兩岸交流不能斷、不能停、不能少。不過根據台灣方面的態度,大陸也會有3種截然不同的因應辦法,例如維持或中斷現有的一些交流渠道,抑或將交流保持在一定程度內;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將在6月到期,大陸亦會選擇續簽或終止,抑或減少其中原有的讓利。

劉瀾昌(圖中)多次赴台觀選。圖為2019年11月底,港媒一行訪問台灣民眾黨主席、台北市長柯文哲(圖右)。(劉瀾昌提供)

劉瀾昌直言,兩岸交流環境近來不斷惡化,特別是《反滲透法》的通過,使得大陸學者到台灣交流參訪,以及台商參加大陸交流活動等,都變得更具爭議性。選後的執政者究竟會轉向更「獨」,還是會極力修補兩岸關係,暫未有定論,屆時大陸也將重新拿捏雙方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來往程度。

外界有觀點認為,若蔡英文連任,台灣對抗大陸的態勢會加劇。但劉瀾昌認為,北京對此應已有所準備,因為兩岸關係未來的趨勢就只有實力對比,「實力較弱的一方搞再多對抗也沒有用」。

「兩制」對台最好 北京加大宣傳

劉瀾昌說,大選過後,北京會加大宣傳「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優勢,讓台灣人明白,「一國兩制」是對台灣最好的模式,只是現在被妖魔化。許多台灣人並不理解「一國兩制」的含義,這或將成為選後北京的重點工作。而在制度設計上,相信現在坊間已有不少「兩制」台灣方案的版本,但最終還需要兩岸坐下來談,台灣方面有許多政黨並不排斥統一,會主動加入討論。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019年1月提出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引發兩岸輿論熱議。(資料圖片)

他又以香港為例,指香港回歸22年來,除了少數支持「港獨」者,大多數人都認同「一國兩制」是「最好的制度」,「只是部份人覺得落實的程度還不夠,要求在『兩制』上多下功夫。」

大陸推進和平統一進程,台灣民眾接受嗎?劉瀾昌表示,台灣年輕一代立場日漸偏「獨」,一方面,蔡政府四年來成功塑造台灣主體意識,放大地緣主義思維。另一方面,若提醒年輕人「支持獨立就會迎來戰爭」,他們就會重新思考。當然,現在看來即使蔡英文連任,也不會宣布獨立;北京現在的對台政策指導方針亦不是武統,而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武統只是最後手段,因此未來兩岸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很小。

韓國瑜接地氣 蔡擁美國支持

對於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在選戰中的表現,他說,韓與過去國民黨權貴不同,他語言生動、有庶民色彩,運用「痞文化」得力,廣受基層青睞;卻也在藍營內部飽受攻擊,被認為是個「賣菜郎」,不具總統風範。國民黨內並未形成團結一致的氛圍,「如果韓敗選,是敗在團結」。

韓國瑜1月6日赴台北故宮,參觀翠玉白菜。(韓國瑜競選辦公室)

他指出,韓國瑜選舉期間有很多特別的做法,例如他最近到台北故宮參觀,既是在激勵藍營士氣,表達支持經濟藍、本土藍、庶民藍,另外也是給北京訊號,表明韓是具有中國情懷的候選人,儘管先前競選期間有很多「得罪北京」的言論。而韓的最大特點是用一般老百姓聽懂的、有感染力的語言傳遞訊息,無論在電視辯論還是掃街拜票時,從來不羅列政綱和施政大方向,簡單一句「台灣安全,人民有錢」的口號,就已囊括執政重點,蔡英文在這方面相對落後。

香港反修例運動成為這次選戰的話題,蔡英文被指「撿到槍」,高呼反對「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在此情形下,韓國瑜也表示反對「一國兩制」。劉瀾昌則認為,藍營不應完全反對「一國兩制」,更應遵循國民黨的基本價值和立場,強調在保持中華民國主權和權益的前提下,讚成未來統一,但要找到對兩岸雙方都好的統一方案。

對於一些國民黨內人士未表態支持韓國瑜,劉瀾昌指這是他們格局很小的體現,為自己的小團體私利,不顧大局;民進黨雖然相對團結,但內部鬥爭也很多。他認為,格局小是台灣的結構性矛盾,是台灣特殊畸形民主制度的產物,若將來無法改變,勢必成為影響台灣發展的「癌細胞」。

圖為劉瀾昌贈書予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圖左)。(劉瀾昌提供)

至於爭取連任的蔡英文,劉瀾昌認為,蔡擁有美國支持,因為美方覺得蔡連任較符合美國利益,但「其實韓國瑜才更符合美國利益」,因為美國希望台海維持現狀,蔡英文原本也稱要維持現狀,但由於施政不利,為爭取支持就往「台獨」靠攏,打「反中」牌。

他表示,美國對兩岸問題的立場一直搖擺,因為美國一直以本國利益為主要判斷標準,選擇在不同時期與中國硬對抗或是合作,從中撈取最大利益。克林頓時期對台政策就向大陸傾斜,甚至明確表示反「台獨」。現任總統特朗普因為貿易戰才大打台灣牌,但目前看來貿易戰無法將中國打敗,美國主流聲音已開始承認和接受中國崛起。若美國都不再一味反對中共和中國,台灣就更不可能有力量與大陸對抗。

劉瀾昌指出選後未來兩岸關係的走向,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最根本的,還是由兩岸的經濟實力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