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彙入台】「小區」會否取代「社區」 兩岸用語有優劣之分嗎?

撰文:蔡苡柔
出版:更新:

「萌萌噠」、 「牛逼」、 「藍瘦香菇」,近十年,隨着網絡的發達、兩岸文化、經濟、人員交流頻繁,加上中國大陸經濟文化實力增長,「中國用語」越來越頻繁出現在台灣網絡和社會之中,隨着台灣社會對中共信息戰、假新聞的討論增多,也引發是否這種文化現象是一種「 入侵」或「 滲透」的討論。
「語彙入台」透過專訪學者、譯者,剖析兩岸文化、娛樂、經濟、政治的互動為背景,探討兩岸語彙交流現象究竟是「 自然的狀態」、強勢文化的「 入侵」或是有意識地「 政治性滲透」,最後進一步探討語言用法是否真的存在優劣之分。此為系列文章第四篇,在上篇清華大學社會所博士、譯者李宗義從學術界、翻譯界的角度看詞彙的交流。
此篇則針對流行用語做討論,分享他如何看待「語彙入台」的現象,以及用語是否存在高低之分。

Youtube上非常流行台灣人猜中國大陸用詞翻譯的影片。(Youtube@超強系列SuperAwesome)

台灣的詞彙會消失嗎?

「很多時候,這些詞彙會被拿來用就是因為他是方便溝通的,或是能夠更精準的表達意思。」李宗義舉例,就像小區和社區,其實是不一樣的意思。中國大陸有些小區是住的地方(居民的公寓住宅),在台灣的語境下,社區除了所謂的公寓小區外,還有社會上不同型態機能的社區。

李宗義分析,中國大陸用小區有其社會背景和語境。「因為整體來說,語言是一個地方的文化跟他的歷史,不是只有單純的文字這個東西。那台灣的社區本來就有兩個意思,但在台灣的語境脈絡可以很清楚的判斷是指涉哪個。」

至於台灣要不要用小區去取代社區把兩個意思分開來?或是創造一個新的詞去指小區?這就是台灣社會在語言上的選擇,如果久而久之,大家認為小區能更好的表達要指涉的東西就會用。

李宗義認為,還是有可能存在因為這是對岸用語而選擇不用的可能,但他相信比起這種預設立場,詞彙的使用與否更可能是因為這個詞彙能不能更精準表達或因為時代變遷更符合社會脈絡 ,才會去選擇使用與否以回應社會的需求。

A咖這個詞在台灣已經被廣泛的接受,更有以此為名的戲劇節目。(Youtube@TVBS戲劇製作部)

此外,其實台灣社會本身也不斷地有語言上的演變,例如典雅漂亮用詞的消失或是語言癌的現象,也曾經有過網絡流行語該不該使用在翻譯上的討論,因為在時代的改變中,總是會出現新的、符合這個時代的詞語出現。

「像我曾經想過怎麼翻譯Bigshot這個詞,在中國大陸會被翻成大腕,但台灣沒有想到相應的詞。後來我翻成巨擘,結果後來被編輯改成A咖。」李宗義透露,當時自己一度很疑惑,「這可以被放在書裏頭嘛?」後來發現這個揉合台語、中文和英文的字大家也可以接受,A咖也常常出現在書、翻譯中,這就是一個詞彙在時代變化下,從網絡到書中,逐漸被社會接受的例子。

高水平還是低水準 用語有優劣之分?

此外,對於有分析評論認為台灣的用語更典雅、文化層次更高,對比之下中國大陸的用語比較直白粗暴、缺少美感的分析評論一說。李宗義認為,這樣的現象應該透過時代背景和訴求對象去分析。

李宗義分析,中共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相較於菁英政黨國民黨在語言、字詞的使用上就會有差別,「如果要從事群眾運動,當然會使用群眾能接受的語言。那其實這個回到馬克思去講就好,馬克思的作品當初是要寫給誰?寫給工人。他的文字肯定跟托克維爾是不一樣的,一個是寫給貴族看的一個不是。」

中國大陸的標語簡單和直白,但也有評論認為粗俗。(微博)

李宗義認為,很多學者在寫東西的時候會去配合時代和所訴求的對象來寫,這就是對於作品的定位。直到現在,學術界也會有關於學術用語和大眾接受度的討論。

「你當然可以說什麼樣的語言是比較文雅的,什麼樣的文字是比較粗魯的、粗俗的。但我認為不論是粗俗或文雅,都是反映文化的變遷和時代的改變,並沒有所謂的優劣之分。」 與他對流行語入台的態度相同,李宗義認為,語言改變就是順應社會的需要變得更符合當時的社會脈絡,雅俗這件事一樣,白話文的出現其實也都是一樣,會隨着時代的需求而改變。

他舉例,就像學界有一派的說法是所有的翻譯作品每隔幾年都需要在重新翻譯出版,因為不同時代的語言使用習慣不同,過去的翻譯對於現在的讀者來說可能在理解上會比較吃力。重譯與否?就是要看時代的認定。而詞彙和語言就在時代的變遷,文化的流動中變化,成為最符合當代需求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