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嚴時期家人冒險藏畫 台日據畫家陳澄波筆下的台灣市街風光

撰文:林君穎
出版:更新:

台灣日據時期知名藝術家陳澄波之子陳重光於2020年4月10日以95歲高齡辭世。6月10日下午,台文化部長李永得代表蔡英文頒贈總統褒揚令,由陳重光長子陳立栢代表授贈。

陳重光是著名台灣畫家陳澄波(1895-1947年)長子,他接續父親對藝術的熱忱,於1999年創立陳澄波文化基金會,長期推廣美育、提升台灣藝術發展,讓大眾能通過父親的畫作認識台灣之美,為建立台灣藝術史留下深遠的貢獻。2019年經台文化部推薦,基金會榮獲第六屆台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績優團體獎。

文化部長李永得(左二)與陳重光的家屬合影。左起依序為:陳立沆(次子)、文化部長李永得、陳立栢(長子)、陳麗涓(長女)、陳麗洙(次女)。(台灣文化部)

1947年,陳澄波在二二八事件期間遭到槍決,因此陳重光也具有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家屬的身份。在台灣過去白色恐怖時期,他與母親張捷冒着生命危險藏匿父親遺作,直到解嚴後,陳澄波的畫作才再次公開。陳重光除了致力於台灣藝術教育外,另與二二八受難家屬共同創立嘉義市二二八關懷協會,積極協助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平反。

陳立栢在獲頒褒揚令時表示,台灣多數年輕人並不清楚過去日據時期台灣藝術發展,也不瞭解有哪些畫家,更不知曉其畫作,這是件非常可惜的事情。李永得指出,陳重光一生以關注人權事務、追求歷史真相為己任,並以美育化人,於國民黨政府威權統治下不顧自身危險,努力保存父親陳澄波畫作,才能在今日成為寶貴的台灣藝術資產,這些作品不僅乘載歷史記憶,更是台灣文化價值的見證。

日本殖民時 台灣藝術如何發展

台灣與西洋畫的淵源,要從1895年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後,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說起。這50年裡,台灣不僅政治、社會與經濟環境遭到鉅變,在藝術文化上也受到相當大的衝擊。過去,藝術創作為皇室貴族專有,直到17世紀法國巴黎沙龍(salon)流行後,藝術逐漸走入大眾。陳立栢認為,在東方首先做到藝術向大眾開放的國家,就是日本明治時期。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藝術方面因受到西方藝術刺激除了改革日本畫外,也開始推行西洋畫。為了將藝術帶到民間,明治四十年(1907)日本政府統合日本畫與西洋畫,首次由文部省主辦全國性美展(簡稱文展),但由於審查方式兩套標準,遭到日本畫與西洋畫畫家抵制。因此日本政府於大正八年(1919)創設美術最高機構-帝國美術院,由該機構主辦國家美展—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簡稱帝展)。官辦美展除了讓獲選的藝術家名氣從此不脛而走外,也能通過作品凝聚人們的情感,把官方的意識推向民間。

台灣日據時期畫家陳澄波,以油畫作品《嘉義街外》入選1926年第七屆日本帝國美術展(帝展),從此聲名大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陳澄波出生於1895年,適逢台灣割讓給日本,母親生下他不久後隨即過世,從小由祖母帶大。18歲時,陳澄波考上國語學校師範科(今台灣台北教育大學與台北市立大學前身),並獲得日籍畫家石川欽一郎(1871-1945年)的指導。學習西洋畫的石川欽一郎在台任教其間啟蒙許多台灣畫家,被稱作「台灣畫界導師」,石川鼓勵陳澄波前往日本東京學習美術。不過陳澄波直到30歲才在妻子的支持下赴日留學,考上東京美術學院師範科,並於1926年以畫作《嘉義街外》,首次入選1926年第七屆帝展,成為第一位以西洋畫入選帝展的台灣藝術家,聲名大噪。

當時《台灣日日新報》大篇幅報道,使其入選消息廣為人知,隨後《台灣日日新報》發表社論,催生出官辦的台灣美術展覽會(簡稱台展),並於1927年開始舉辦。

台展入選畫作以突出台灣地域色彩、鄉土藝術、南國風情為主要特色,擔任台展評委的石川曾對台灣的獨特風情表達看法:「比起京都的優雅,台灣顯得粗曠豪野了許多,由於色彩濃豔、光線強烈致使輪廓線也增強明朗……強烈的線條構成,遂為南國自然景觀的特徵」。

1927年,陳澄波以油畫作品《夏日街景》入選帝展,這也是他連續兩年獲得帝展的肯定。(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陳澄波受過嚴格的正統藝術學院訓練,其畫作有相當嚴謹的構圖,不過他的筆觸卻又純稚樸拙,搭配大膽的用色,令觀賞者不禁熱血沸騰,因此陳澄波有「學院中的素人畫家」之稱。他的作品少有人物與靜物畫,但風景繪畫的風格,充滿着「素人」個性,具有獨特韻味。

陳澄波在東京美術學校就學期間,陳澄波結識中國畫家王濟遠(1893-1975年),並在日本完成研究所學業後,經王的介紹,舉家遷居上海,陳便在上海新華藝專(今中國美術學院)與上海昌明藝專任教。不過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件後,中國民間掀起反日浪潮,台灣作為日本殖民地,台人亦被視作日本人而遭受敵視和排擠,因此陳澄波便又返回台灣,最後於二二八事件中被冠以「煽動暴動」的罪名遭到槍決。

陳澄波作品《廟口》,畫作主题可能是台南市大天后宮 。大天后宮原系明寧靖王朱術桂府邸,豔鮮的紅黑色與湛藍色對比以及尖翹飛揚的弧形殿脊,表現出寺廟建築的壯麗與喧鬧氣氛。(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陳澄波的畫作,清楚畫下日據時代至光復初期的台灣街道風景,結合自身經驗,把傳統中國畫與西洋畫風格融入到創作中,展現出結合中西特色的畫境,他的筆觸與用色,完全可見其對繪畫的熱情與故鄉依戀的濃烈情感。今日,陳澄波的藝術創作與教育貢獻,仍在持續影響着台灣畫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