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將向美增購魚叉反艦導彈 總價約810億新台幣

撰文:陳宗逸
出版:更新:

據台媒27日引述軍方人士透露,台軍將以810億元(新台幣,下同,約217億港元)向美國採購岸置型機動魚叉反艦導彈,並與台灣自製的雄二反艦導彈相互配合,達到更大的作戰效益,可提升導彈的命中率達70%以上。美方有望於總統大選前宣布相關軍售案。

據瞭解,導彈除了增程型的魚叉距外攻陸導彈(SLAM)之外,可能還包括射程超過315公里的魚叉增程型距外攻陸導彈(SLAM-ER),將會以混搭的方式,佈置在美製的魚叉導彈發射車組中。至於最終採購多少數量?目前為台軍最高機密,但是由於採購時程相當短,決策過程緊急迅速,由此可見美國對台海局勢的擔憂,以及台灣當局自己對於危機升高、應急戰備的需求已經不同,無法在同往常一樣緩慢來回談判軍售,而是以緊急戰備的方式進口此種攻擊性導彈。

根據消息研判,台軍採購的魚叉導彈,將混合搭配距外陸攻導彈(SLAM, 圖左)和增程型距外陸攻導彈(SLAM-ER, 圖右)二種型號,採取發射車混合搭配的方式,部署於台灣西岸重要地區。(Boeing)

事實上,台軍是目前世界各國,操作魚叉導彈最多種型號的軍隊。台空軍F-16A/B Blk20,是全球第一種搭載空射魚叉導彈的F-16戰機,此種重型反艦導彈,一般採用國皆用F-15E/K/SG或者F/A-18C/D/E/F等中、重型戰機使用,僅有台軍使用F-16A/B型戰機試射空射型魚叉導彈(AGM-84)系列,根據已經公開的資料指出,台空軍共擁有183枚以上的魚叉導彈,其中有60枚左右屬於具有攻擊陸面目標的AGM-84L以後的型號,可謂台軍的戰術性嚇阻武器主力。

台軍的F-16戰機,是全球第一個具備使用魚叉導彈攻擊海面、陸面目標的同型機。(陳宗逸/多維新聞)

此外,台軍二艘劍龍級潛艇,也在經由美商洛歇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進行現代化升級後,擁有射擊潛射型魚叉導彈的能力,據知型號為UGM-84L以上的型號,具備攻擊陸上目標能力,是台軍壓箱底的戰略威嚇武器,射程在300公里左右,目前擁有數量、如何部署是高度機密。

而台軍有二艘購自美國的二手派里級巡防艦(Oliver Hazard Perry Class frigate)銘傳號(PFG-1112)和逢甲號(PFG-1115)也裝備有艦射型魚叉導彈,由艦首的Mk13發射器發射,為魚叉導彈、標準1型導彈(SM-1)的混合搭配編裝,裝備的艦射型魚叉導彈應該為RGM-84L/M型的距外陸攻導彈(SLAM)型號。

此外,台灣新任駐美代表蕭美琴,前陣子公開表示台灣將向美國求售一種新式的「岸防導彈系統」(CDCM),但是對於型號卻隱晦不提,外界也有一些猜測。但是,美國已經公開要販售陸射型魚叉導彈給台灣,故蕭美琴求售的應該不是魚叉系列導彈。而環顧目前美軍現役的新型導彈、且符合台灣整體防禦需求的,應該是射程較短、但是具備匿蹤設計的美軍NSM海軍打擊導彈。

除了大量魚叉導彈之外,台灣近期將再向美國求售性能相當先進的海軍打擊導彈(NSM),主要為陸射型載具,與美國海軍陸戰隊現役者同。此種打擊導彈具備匿蹤設計功能,為美國新式多域戰戰術的利器。(Raytheon)

據瞭解,台方在去年就由國安會高層,親自向美國在台協會(AIT)提出過NSM海軍打擊導彈的採購需求,當時台海局勢尚未惡化至今,故美國方面以技術敏感等理由,迅速否決台方的求售。且NSM在美軍都還是在驗證戰力中的新型態導彈,美軍自己用都不夠,也無餘裕售予台灣。

但是,NSM導彈近期已經開始部署在全新編裝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以及美國海軍的高科技沿岸戰鬥艦(LCS)上使用,效能相當優異。尤其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陸射型,其發射車已經在美國海軍的兩棲突擊艦上面試射過,驗證美軍的「多域戰」(Multi-Domains)戰術,NSM已經成為新世代戰術的關鍵裝備,故台灣方面應該是繼續向美國求售此款新概念導彈。

台軍未來將是全球除了美國之外,使用魚叉導彈最多、型號最複雜的軍隊,從潛射、艦射、空射到陸射全部配齊,一個也少不了,這種部署放眼全球也相當罕見。而台灣自產的雄風系列導彈,目前也未因大量採購魚叉導彈,而停止生產計畫,甚至增程型的雄風2型導彈,目前已經進入量產階段,只是台灣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簡稱:中科院)的產能一向不足,且各型自制導彈的關鍵零組件依舊需要依賴從美國進口,而自制導彈也無法使用美國軍規GPS訊號以及GPS定位資料庫,只能使用商用GPS溢波訊號導引,雖然射程夠遠,但是精準度不夠,這也是台灣方面近期放膽採購魚叉導彈、將大量購足的關鍵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