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日本疫情反彈 台灣股匯榮登「資金避險天堂」?

撰文:衛木槿
出版:更新:

全球新冠疫情迄今仍未明顯降温,當前日本與印度的疫情更不容樂觀。自三月以來,日本的新增病例數逐步升高,從三月底每日平均2,000人確診,到4月翻倍攀升至每日平均4,000人確診,甚至在當地時間4月24日還創下單日5,622人次確診的最高數字。
面對日益加劇的疫情,日本政府於4月23日再次宣佈東京都、大阪府、京都府、兵庫縣4地進入緊急狀態,並持續到5月11日。這已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日本第三次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印度疫情十分不樂觀,近期染疫確診人數與死亡人數皆雙升。圖為當地時間4月21日,印度新德里醫療工作者和死者家屬在火葬場內搬運新冠肺炎病逝者遺體。(Reuters)

而位於南亞的印度,疫情狀況更不樂觀,近期單周新增225萬起確診病例,病亡人數也暴增近9成,甚至在4月25日單日便通報新增35.5萬例確診、新增2,807人病故,雙創全球新高。

日本與印度嚴峻的疫情間接導致亞洲股市普遍低迷,不論是匯市還是亞股表現皆蒙上陰影。就亞洲貨幣而言,截至4月26日為止,除了台幣與人民幣以外,日圓跌了4.7%、韓圜則下跌2.42%左右、印度盧比進入四月後累計跌幅達2.12%。

就股市而言,具指標性的MSCI亞太指數4月21日跌幅達到1.5%,寫下3月24日以來最大震盪。其中日股因疫情表現最差,日經225指數也在4月21日下跌2.03%至28,508.55點。有分析師認為,先前因全球經濟復甦、美國紓困方案所帶來的「通貨再膨脹」(reflation)行情將告一段落,接下來資金將會以安全、避險標的為主。

受到日本與疫情影響,近幾日亞太地區股市表現普遍低迷。圖為2021年1月至4月MSCI亞太指數走勢圖。(截圖自「嗨投資」)

那麼,安全的地方在哪裏?許多投資人認為,台灣就是一個良好的避風港。

首先,因台灣疫情控制相對良好,美國評級公司「標準普爾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於4月22日發佈台灣主權評等報告,內容指出台灣防疫有成,經濟成長穩健,因此把台灣的長期發行體信用評等從原本的AA-上調到AA,並確認台灣的短期評等為A-1+,評等展望為正向。上一次台灣主權評等變動是在2002年12月18日,從AA降成AA-,這次是台灣睽違逾18年,重新拿到AA等級。

睽違10年的AA評級,加上台股殖利率約3%,條件相對穩健,因此國際資金湧向台灣。這波浪潮使得台股於4月22日成交量達6,523億新台幣,新台幣兑美元也於4月26日突破28元,以27.959元報收,創下自1997年7月以來、近24年的新高,總成交量擴增至16.64億美元。儼然登上「最強亞幣」的封號。

除了人民幣與台幣,今年以來亞洲其他地區貨幣兑美元皆呈現貶勢。圖為2021年以來(-4/26)主要國家貨幣對美元升貶幅 。(黃雅慧/多維新聞)

不過,雖然台灣因相對安全與穩定而受到資金青睞,蔡英文政府也常在公開場合表達驕傲,並將其視為重要政績,但實際上仍存有幾點隱憂。

首先,是匯率的波動。台灣央行近期面臨內外壓力,因此在匯率操作上顯得小心謹慎。外有美國財政部發布匯率操縱國的壓力,雖然美國僅「點名」台灣符合匯率操縱三項標準,但未將台灣列入操縱國,不過已盡顯警告意味;而在台灣內部,近期因前任與現任央行理事出版《致富的特權》一書,內容對20多年來央行的匯率政策多有批判,輿論對央行過去阻升、干預匯率的反省聲浪也多了起來,認為新台幣在央行匯率控制下長期被低估。

台灣央行理事出版新書《致富的特權: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強力批判前央行總裁彭淮南任內的利率與匯率政策。(廖士鋒/多維新聞)

所以,在雙重壓力之下,面對這波資金浪潮,台灣央行似乎想放手讓匯率升值。這將導致未來央行對於匯率的操作,勢必會受到更多檢視。

其次,台灣疫情雖然相對控制得宜,疫情少到讓義大利媒體《新聞報》(La Stampa)專文報道台灣疫情感染數少到近乎是「玩笑」。但隨着亞洲區域變種病毒的散播,不能就此掉以輕心。近日台灣本土華航機師染疫案例也加速擴張,若狀況持續惡化,台灣也難以再堅稱安全。

更重要的是,如把時間拉長遠看,兩岸關係的壓力更會是不確定因素。就如標普的評等報告所揭示,雖然該評級對台灣的基本情境假設認為,兩岸現狀將因緊密的經貿連結而得以維持,但是台海已然升高的緊張情勢有可能使台灣的經濟與財政地位惡化的風險升高。

總而言之,短期內,特別是在疫情惡化時轉為追求較為安全的市場,導致資金不斷湧入台灣,並因此推高台股指數與匯率。但被推高的台股與匯率同時也存在風險,這是台灣投資人與政府在當前一片「榮景」時仍須正視的潛在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