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缺水缺電隱患多 台積電張忠謀憂「守成不易」失優勢

撰文:蘇洛夫
出版:更新:

台灣當地時間4月21日,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台媒《經濟日報》舉辦的《2021大師智庫論壇》中,分析了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優勢,並呼籲創業維艱,守成不易,向台灣政府、社會大眾及台積電放話要守住台灣的這項優勢。

張忠謀在《2021大師智庫論壇》中說道,台灣在半導體產業鏈上有無可比擬的優勢。(楊永年/多維新聞)

張忠謀在1987年創辦台積電,提出了晶圓代工(Foundry)的商業模式,當時候美國的半導體產業還是以垂直整合製造模式(IDM)為主流,把所有的環節死抓在自己手中的思維十分濃厚,對於將「製造」這一環節分包出去給其他不認識的廠商,而且這個廠商還座落遠在太平洋彼岸的小島上,自是疑慮重重。但張忠謀憑藉自己的人脈,取得了當時半導體業界領頭羊英特爾(Intel)的訂單與信任,讓台積電開創為各大科技業者「打工」的生涯,時至今日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市值最高的廠商,其晶圓代工的這把劍也愈磨愈利,終於在中美兩強的高科技競爭中成為暴風中心。

張忠謀認為台灣在半導體產業上擁有三點重要的優勢:大量優秀、敬業並且願意投入製造業的工程師,擁有很優秀的經理人,以及四通八達、利於調度員工的交通網路。張忠謀挖苦的問到「這幾點在亞利桑那州要如何做到?」,老將的調侃不無幽默,但也深刻映射出了他的無奈。台積電及半導體產業在台灣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政府及社會大眾為了保護台積電做出犧牲及努力,是現在正在發生的進行式,不過有沒有能力守住,則是另一回事。

台灣政府將維持半導體產業所在三大園區的供水看得比一切重要,甚至在用水層面要民眾「相忍為國」。(中央社)

最難解的心頭痛:缺水及缺電

張忠謀分析美國在土地、水電方面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確實,晶圓代工廠的用地需求巨大,耗電量及用水需求也堪稱巨獸等級,這對於晶圓代工廠來説是存活的根基,套用馬斯洛需求層級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來説,就是最底層的「生理需求」,而中國大陸在這方面也同樣有着巨大優勢。而企業界所擔心台灣的「五缺」(缺水、缺電、缺地、缺人缺工)問題中,水、電、土地剛好都出現了,換言之,對於晶圓代工產業來説,台灣已經連滿足其「生理需求」都出現問題。

民進黨政府以「非核家園」為由,堅持不令能夠提供穩定電力的核四重啓,下意識的拒絕一切延役現有核電廠的討論,儘管其對綠能建設的投入巨大,但是產生的發電量相對於半導體產業的耗電量來説簡直杯水車薪,而且還受到天候因素的嚴重製約,這對耗能巨大的半導體產業來説肯定不是正面消息。

在用水方面,當前台灣政府將維持半導體產業所在三大園區的供水看得比一切重要,包括海水淡化設施的建設、產業用水的調度、水庫水量的監測等,無一不優先為半導體產業考慮,也為此祭出了讓部份地區民眾感到困擾「供5停2」限水措施,且該措施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為了維持半導體產業的優勢,台灣政府甚至在用水層面要民眾「相忍為國」,供電缺口出現後下場如何,已可以想見了。

張忠謀也分析到,比起美國的優秀人才都往金融、創投及行銷等產業流動,台灣的優秀人才更願意投入製造業中,且更有紀律;而台灣也擁有密集且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創造可在一日讓大量人力流動的條件。張忠謀也指出一個耐人尋味的「優勢」:經理、管理人才留在台灣就是一流的,離開了台灣之後就不一定。

張忠謀呼籲,台灣的半導體晶圓製造業得來不易,守成更不容易,呼籲政府要努力設法守住它,但如何守住卻不無疑問。(楊永年/多維新聞)

大國政治壓力襲來 能依靠誰

近來美國政府以中國大陸天津飛騰為首,7家參與超級電腦研製的企業與機構納入實體清單,引發了台灣企業如世芯等IC設計產業股價巨幅下殺,更是連帶牽動了台積電的股價下行。不難理解,當前全球陷入晶片荒當中,在晶圓代工產能有限,而要新建產能也需耗費時日的當下,美國拉黑中國大陸企業,讓台灣半導體產業放棄來自中國大陸的訂單,除了為美國企業挪騰出產能外,也有逼台企站隊美國的意思。

在一個全球水平整合模式仍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台積電或許不畏懼來自於三星、英特爾、中芯國際等同行的競爭,但是當這個模式開始崩解,台積電的護城河還能否維持不無疑問,「根留台灣」是否仍值得作為「最優解」,也存在巨大的未知數。